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王悦:华尔街不认可的医药风险共享模式
来源:-    浏览:1246   更新时间:2015年06月10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身处一个秘密而强大、市场价值高达700亿美元的新药研发“代加工”行业,昆泰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在短短30多 年的时间内这家CRO(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企业经历了上市、私有化、重新上市的长期 历程,经过PE之间的股权转让,如今市值逼近百亿美元。而现在,他们将中国看作了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棋子。  近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药明康德退市进程恰巧与昆泰的过往有着某种相似。那么,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5月29日,昆泰公司(Q.NYSE)大中华区总部在上海开幕,昆泰全球创始人暨董事会主席DennisGillings也就其发展历程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  曾不被华尔街看好  “与中国的投资者不同,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并不热衷‘预期’,他们更喜欢的是CRO业务带来的平稳收益和现金流。”DennisGillings告知记者。  传统意义上的CRO,主要依靠完成客户的项目或向客户提供研发人员来赚取服务费,这种模式很像是国内的“代加工”模式:CRO企业提供一系列服务,将药品从电脑里的分子构成公式落地变成药品实物,根据订单付出劳动获得收益,但并不承担研发以及临床、审批失败的风险。  而Gillings更为欣赏现如今的另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它的回报更高,风险更大。在这种模式中,CRO企业与制药公司形成伙伴关系,直接投资参与药品的研发,并且提供优惠的CRO服务,甚至利用自身平台效应协助销售,然后分享药品上市后的收益。  Gillings选择风险共享并非没有缘由。  数据显示,美国的药品审批在1996年达到高峰,53个通过,但是接下来的几年中急剧下降到25个左右。  Gillings转而向制药公司投资,帮助它们开发新药。如果药品上市,将获得销售额的一定提成作为回报。为此其配备了药品推广及销售团队,帮助药品销售。   礼来公司是最早与昆泰合作的公司之一。2002年,礼来与昆泰就其抗抑郁药欣百达签约合作。在2002年至2005年间,昆泰向这个药品投资1.1亿美 元并花费3亿美元用于营销,还派出了三分之一的销售代表向内科医生们推销欣百达。作为回报,昆泰获得了欣百达在美国销售的8.5%的销售提成。  “传统的CRO模式容易让制药企业对CRO过度依赖,由于缺乏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加之对关键技术的失去,很容易让制药企业对CRO失去控制,而这种模式会让制药企业在降低成本和获得产品安全感之间找到平衡。”一位药企专业人士告知记者。  然而遗憾的是,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并不认可这个模式。2002年,昆泰股价下跌,市场传言昆泰公司将面临被收购。  “投资有多少回报是不确定的,华尔街更认可签合同,获得报酬,有稳定现金流的模式。”Gillings说。事实上,此种新的风险共享模式对CRO企业的专业判断、研发能力、资金实力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边是盈利可观,客户也更愿意选择风险共担的模式,另一边是投资者的担忧,股价重挫,公司面临被收购。  “2003年,我们也做了一些CRO延伸业务的风险投资,而且做得相当成功,但是股票市场对我们不认可,所以我就决定把它私有化了。”Gilling表示。   “昆泰私有化以后,我们公司作为私有公司运营了十年,参与资本化运作后公司的实力迅速扩增,2013年重新上市时市值增加了很多。考虑到投资者偏好,在 上市之前我们把风险投资部分给剥离出去了,上市部分的业务仍以CRO为主,所以现在这是两个独立的公司。”昆泰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兼全球副总裁甄岭如此描 述。  根据昆泰跨国控股公司在二次上市前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被剥离出去的风险投资业务主要由三大公司共同投资。下辖PharmaBio、NovaQuest和GHO三只基金。  根据昆泰医药的财报,在2011年到2014年的三年间,公司总营业额从43.4亿美元增长至54.6亿美元,四年增长了25%。  有意思的是,此前2001年Gillings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曾发出愿景,期望自己的公司可以市值达到100亿美元,可惜此后不久股价就遭受重挫,而十年后经历私有化退市、剥离公司业务重新上市后,如今昆泰医药市值已离这一目标不远。  中国是新兴“沃土”  1997年,昆泰正式进军中国,与全球业务的发展速度相比,中国速度是其三倍,也正因此,Gillings将中国区业务的发展看作是昆泰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一环。   “我们看到很明显的是,在中国18年发展历程中,头12年国内创新药研发极少,没有与我们合作。过去三四年已经有明显的变化,现在我们业务至少有一半来 自中国本土公司。”作为昆泰中国业务负责人,甄岭告知记者,伴随着中国业务量的急速上升,昆泰在2012年初成立了中国本土的CRO公司“昆拓”,以期进 一步发展中国业务。  “我们发现现在国内很多公司不但想做中国本土创新药的研发,还想要把产品推到国门以外,这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在中国,昆拓可以跟它一块工作。做国外市场研发的时候,可以找昆泰做国外研发。”甄岭如此描述昆泰在中国本土化的商业布局。  据了解,目前昆泰的全球员工已达3.3万人,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员工在亚太地区工作,自1997年在中国开展业务以来,目前中国的员工已经超过了一千人。   “中国地区的业务是昆泰全球业务发展最快的一部分。目前中国的业务量占全球总量仍低于5%,但发展速度约为全球业务的3倍,在未来,我们预计中国业务的 占比仍将会迅速增长。”Gillings对记者表示,“其实现在我很有兴趣来观察一下,在不久的将来,作为CRO业务的延伸,没有在华尔街取得认可的风险 共享模式会不会在中国取得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从昆泰到药明康德  反观另一家近日正备受资本关注的中国CRO企业药明康德(WX.NYSE),对比昆泰,它们的经历似乎出奇地相似。  4月30日,无锡药明康德宣布,公司董事会在4月29日已经收到了由创始人和投资者——汇桥资本集团组成的财团提交的一份不具有法律约束的建议信,提出以46美元/股的价格收购财团成员以及投资人持有的药明康德流通股份,正式宣布开启私有化进程,意欲从美股退市。   业界对于药明康德退市最大的猜测是其回归A股市场,以寻求更高的资本市值。因为美国市场中概医药股,相比国内医药股显著低估。目前药明康德的市值只有 30亿美元(180多亿元人民币),PE28.4倍,对比目前国内最强的恒瑞医药的市值560亿元,PE41倍,仅为其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是否还有他因?  事实上,与昆泰相比,药明康德还相当年轻,从公司创立至今不过短短十年时间。   2014年5月药明康德与Targos在生物标志物临床检测展开战略合作;2015年1月宣布以6500万美元现金收购NextCODEHealth; 今年4月30日,药明康德全资子公司药明生物宣布其无锡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基地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预计2017年完工。此次新建的工厂将 主要承担公司的CMO(ContractManufactureOrganization,合同加工)业务,聚焦产品线后端的落地制造。  “对于很多合作企业,我们现在不仅仅是提供CRO、CMO业务,更多的是变成了一个平台,帮助它们连接好产品的上下游供应链,双方利润共赢。”药明康德生物制药服务高级副总裁及首席技术官陈智胜告诉记者。   根据公司2010年到2014年间的财报,公司CRO业务相关的实验室服务部分业务总营收从2.99亿美元上升至4.92亿美元,整体上升65%;而 CMO业务相关的制造业务总营收则从5520万美元上升至1.82亿美元,整体增幅为230%。CMO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正在迅猛增加。  除此之外,药明康德还通过连续收购以及购买的方式布局基因业务,希望借此走向临床。  “现在我们绝不是一家简单的CRO公司,我们打造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平台,并且专注于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合作,将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如果说我们的发展方向,我想应该是更多地走向临床。”药明康德测试部门首席运营官刘釜均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市场对于药明康德的这一系列布局的动作却不尽认可,有投资者甚至认为这一系列的收购以及业务延伸行为将会影响药明康德在2015年的市盈率。  “美国股票市场是不认可把服务和风险用业务模式加在一起,它们认为这两者加在一起不是加法而是减法,是要减分的。”面对此前昆泰选择退市的原因,Gillings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个答案似乎也正符合近日“大手大脚”进行并购以及业务拓展的药明康德。   同样在美股市场游走的昆泰和药明康德为何明知这个道理却仍然固执前行?“在这个行业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行,5000个人是起码 的,5000人根本还算是一个小公司;再看看制药行业的规模,怎么也有5万人甚至10万人的规模,你为了在这个行业能够有点分量,必须规模要够大,在成长 期要一个人一个人地雇用是很慢的,所以难免要做一些兼并的工作。”根据Gillings的预测,未来CRO行业的收购以及资本运作将会愈加增多,未来必将 是巨头之争。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