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贵,买药贵一直是老百姓心头挥之不去的痛。
不过,最近包括湖南、浙江在内的多个省份,通过政府主导的药品招标采购,聘请专家大幅砍价,却让药企痛不欲生。此举引发药企上访、外资药企“报复性弃标”,也让很多从业者担心行将失去工作。
药价虚高,主要表现在外资药企占据垄断市场地位的专利药品,以及一些通过过度包装、回扣营销变身高档药的中成药,它们的水分还真不是一点点。
以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为例,瑞士诺华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新药格列卫,在我国销售的市场价为25500元/瓶,而印度同样成分的仿制药折合人民币不过1700-2000元/瓶;英国阿斯利康研发的用于治疗晚期肺癌新药易瑞沙,售价为5000元/盒,而在印度有相同成分的药价格大概为人民币600元。十倍甚至更高的差价,让不幸罹患重病的国人纷纷陷入一声叹息之中。
而那些本应充当辅助治疗作用、成本低廉的中成药,却由于推广手段“高超”,在医生的处方中喧宾夺主,占据了患者药费清单中的大头。
由此可见,在药品消费领域,不论是因技术垄断而独占市场的外资专利药,还是被医生处方强令消费而实际上并非必要的“高端”中成药,患者都已经当了多年“冤大头”,早就该大幅降价了。
但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药品消费受价格的影响非常小。药品消费的低选择性(医生才有处方权,而患者无权要求医生给自己开什么药,即使是去药店买非处方药 也因专业知识匮乏,不得不接受药剂师的诱导),决定了药品消费市场基本没有消费者什么事—你只管出钱即可,根本没有自主选择权。
虽然挤 干药品的虚高水分势在必行,但期望降价让药品市场一劳永逸地健康发展根本不现实。单纯降价虽然短期有利于消费者,但从长期来看,如果这个度掌握得不好,或 者把部分药品价格降到了盈亏线以下,吃亏的还是患者:企业研发的动力会受到打击,那些不赚钱的药品将一如往常地迅速退出市场。
既然药品是市场化供应的,就必须考虑用市场化的手段去维护它。强有力的监管,可以监督企业生产供应价格合理、质量有保证的药品;也必须管住医药回扣的黑手,让医生不再(敢)为几块钱回扣开大处方。
药品市场必须重新树立规则,打破医药企业商业贿赂营销的惯常思维,纠正医务人员“工资低,回扣补”的错误认识,促使“医药代表”成为一种阳光职业,让治病救人重返崇高,让畸高药价回归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