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一季度,共监测到虚假违法中医医疗信息739条次。其中,99%以上为变相广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炼在该局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医医疗广告监测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说。
据介绍,2008年以来至2012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监测共发现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9914条,全国共警告、批评教育及处罚医疗机构534家,撤销中医《医疗广告审查证明》82家,停业整顿324家,吊销143家医疗机构相关涉案诊疗科目,取缔13家。此外,针对互联网有关中医网站进行监测,锁定了17批虚假网站名单,670家网站被相关部门关闭。王炼表示,通过严格整治,与前几年相比,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的数量有了明显的下降。
但是从监测结果来看,虚假违法广告的发布又出现了一个新动向:“由以前经过审批的有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真正的广告,转变为一种变相广告。这些变相广告大多以新闻报道、讲座、讲坛等方式来发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麻颖说,这种变相广告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介绍治疗方法或是专家、技术,有的以专门的版面连篇累牍,还包括病例、照片和各种获奖的宣传等。变相广告绕过了管理部门的监管,以新闻、资讯等形式出现,给人的感觉不是广告,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麻颖总结了虚假违法中医药广告的八个特征:一是机构显赫,专家权威。把医疗机构夸大成“卫生部××局”、“××机关下属单位”等,所谓专家通常是“政府津贴获得者”、“获得国际大奖”等,以骗取患者的信任。二是讲专治善治疑难病症。虚假医疗广告的重点通常放在疑难病、多发病和老年病的治疗上,因为这类疾病患者群体较大,疾病的治疗确实有一定难度。三是介绍疗效。通常有“疗效确切”,“××天治愈、无效退款”等承诺性语言。四是广告语言夸张、绝对,声称“多少天治愈,多少天可以不吃降糖药、降压药”等情况比较普遍。五是宣传中医医疗机构的时候,通常号称“技术领先,方法独特”,并混以“纳米技术、基因、多靶点”等前沿技术词汇,以及中医“双向调节”,“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等语言。六是花样翻新,规避监管。不直接做广告,而是通过采取讲座、讲坛、健康咨询等栏目的形式来发布虚假信息,以规避检查。七是以解放军、武警的医疗机构名义发布广告,用中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的专家、医生及患者的名义做形象证明。八是在报纸、刊物上做一个很小、很不显眼的广告,留下网址,然后在网上进行配合。打开网址以后,可见各种轰炸式的宣传,而且多以患者的名义、网友的名义对疗效进行肯定,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诱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