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郑静晨:中国医疗救援第一兵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7月19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2003年新疆大地震,他的救援队员们出色地完成了3个镇9个乡20 00多名伤员的医疗巡诊和伤检分类工作;同年5月,阿尔及利亚发生强烈地震,他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医疗队紧急飞赴万里之遥的灾区,成为第一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救援队;2004年底印尼苏门答腊近海发生8.7级巨大地震并引发骇人的大海啸,他和中国国际救援医疗分队的队员们一起,为10828名伤病员提供医疗救助;在巴基斯坦地震救援和不久前的印尼地震救援中,中国国际救援医疗分队也同样出色地交上了满意的答卷……短短五年,他率领的中国国际救援医疗分队在国际救援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武警总医院副院长郑静晨   7月7日下午,武警总医院礼堂,国际救援庆功表彰大会正在隆重举行。武警总部领导刚刚宣读完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给该院副院长郑静晨记个人一等功的通令,花团锦簇的礼堂内掌声雷动。而此时被荣誉光环笼罩的焦点人物,郑静晨的思绪却从鼎沸的礼堂内回到了两年前那死寂的印尼海啸现场…… 7月7日,在武警总医院礼堂,武警总部后勤部董书明副政委(左 一)为郑静晨(右一)颁奖。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近海发生8.7级巨大地震并引发骇人的大规模海啸,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国家遭受严重袭击。班达亚齐,这座风光旖旎的印尼海滨城市顿时变成一片瓦砾,随处是残缺不全、面目全非的尸体,在38摄氏度的高温下散发着阵阵尸臭,饥饿、疾病和死亡随时都在发生……压抑、死寂的气氛令人窒息。然而,几天后就在这样一个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地狱般的地方,一位英姿勃勃的中国军官带着他的团队长途奔袭几千公里、辗转几十个小时,在没做多少休整的情况下一头扎进了正被苦难和绝望笼罩的班达亚齐灾民中。在高温、蚊虫、饥饿、交通中断、语言不通、疫病威胁、生活条件恶劣等种种不利条件下展开了艰苦的却又卓有成效的医疗救援工作,他正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武警总医院副院长郑静晨。   “这次印尼海啸救援,救援队不仅仅挽救了众多灾民的生命,帮助当地灾民恢复重建家园,还带去了中国人民对印尼灾民的关爱与慰问,更重要的是中国国际救援医疗分队在国际救援舞台上彰显了大国形象。”郑静晨感慨地说,“同时这也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组建以来首次大规模地开展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完成了由小规模、承担辅助职能向大规模、成系统、担负主要任务的重要转变。”    一切从零开始      200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以及国家地震局牵头,中国国际救援队(CISAR)正式成立。救援队由地震专家、工兵部队搜救人员以及医疗技术人员组成,承担国内外以地震灾害为主的紧急救援任务。曾参加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1988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和1998年我国南方特大洪灾等特大自然灾害医疗救援任务的武警总医院被选中,组建CISAR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而拥有十多年外科、急诊科扎实临床功底又具有多年医疗事务管理与协调经验的郑静晨,则被选中出任这支承担着特殊任务的医疗分队负责人。   尽管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在院内急救方面也是游刃有余,然而在组队之初,郑静晨仍深感自己对于院外急救乃至紧急救援的了解不够,“我当时的概念仅限于派个救护车把伤员简单处置后就近赶紧拉到医院后再说”,郑静晨毫不讳言他那时对于自己未来事业的了解其实近乎一张白纸。   于是,一切只能从零开始。郑静晨率领大家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短短4个月的时间,《急救医疗指南》和《急救医疗手册》这两本总计1000余页的专著就装备到每一个队员手中。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郑静晨意识到紧急救援与原来惯熟的院内急救真是千差万别,“常规的急救知识与技能仅仅是基本功而已,”郑静晨说,“要想成为合格的救援医疗队员,还要具备出众的野外生存能力、过人的体能素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团队精神和荣誉意识也必不可少。”    初试锋芒   “那是一个雨夜,中国国际救援队紧急受命,在第一时间快速开进了地震灾区,现场废墟让人不寒而栗,大雨滂沱,让人睁不开眼睛。依照联合国官员的协调,救援队员们迅速开始建设营地,在明亮的月球灯下,医疗队员们像强健的工兵队员一样,用平日拿惯手术刀、头皮针的双手,握着钻机打孔、抬起钢管架帐篷……凌晨两点,集合的哨音再次惊醒了刚刚入睡的救援队员们,他们马上扛起救援工具和医疗急救器材,又冲进了茫茫雨幕中。在一处塌落的废墟现场,医疗队员成功地为一名幸存者实施了心肺复苏,挽回了他的生命;在另一处竖井救援现场,我们的一名医疗队员背起氧气瓶,滑入狭窄破损的竖井,用ACE颈托和四肢真空夹板把骨折的幸存者稳妥地固定在全身型真空担架上,然后将其吊出竖井,向后方医院转运。”郑静晨的描述让我心惊肉跳、眉头紧皱,“你别紧张,这只是一次大型地震灾害搜救模拟实战演练。但经历了多次这样逼真的演习后,医疗队员们就能做到‘一专多能’了。”   “一专多能”,队员们对它的解读是,首先,医疗队员在熟悉急救常识和技能的情况下,还必须掌握其他领域常规的诊断治疗,如儿科、呼吸科甚或心理疏导等。其次,还要掌握必要的搜救本领,如电锯、电钻等,达到实战中每个队员都能独当一面。另外还要对于洪水、毒物泄漏、车祸等其他灾难具备相应的处理能力,比如洪水对人造成的伤害多是窒息等呼吸道伤害,此时心肺复苏的技能和必要药品、设备就一定要充分准备好;而像毒物泄漏的处理则要按照侦检人员进场初步评估——判定性质——根据风向等情况划定区域——大规模进入现场开始洗消——最后才是现场的医疗救治,这样一个规程来严格操作。   2003年初,新疆发生大地震。在接到火速赶往灾区救援命令后,郑静晨从确定医疗队员名单、队员个人物品准备、药品器材紧急调配、防疫等特殊药物协调、估测执行任务时间、向上级和相关部门请示沟通,到最终跳上汽车奔赴机场,仅用了6个小时。参加救援任务的几位医疗队员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3个镇9个乡2000多名伤员的医疗巡诊和伤检分类工作,第一次亮相就让人刮目相看。   同年5月,阿尔及利亚发生强烈地震。时值非典在北京肆虐,郑静晨从容指挥,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医疗队携带20余万元的药品紧急飞赴万里之遥的阿尔及利亚,成为第一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救援队,而这次在国际灾害救援舞台上的首次演出也赢得了满堂彩。仅仅相隔7个月,在2003年底伊朗大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队作为亚洲第一支抵达的国际救援队,刚一下飞机就迅速携带大量药品从一个帐篷走向另一个帐篷,这种把医疗救援变被动接诊为主动巡诊的做法深受灾民们欢迎,也被其他国际救援队所借鉴,连伊朗总统哈塔米也对中国救援队员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尽管初出茅庐就在国内外大显身手,但郑静晨还是看到了不少差距,比如针对灾区现场的信息情报工作不够准确,医疗救援的规模仍较小而难以满足现场的实际需要,特别是一些理念上的差距使得队员的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郑静晨清楚地知道,这支队伍特别是指挥艺术仍然需要继续锤炼,才能无愧于“中国医疗救援第一兵”的称号。    “头脑风暴”催生现代指挥艺术   “你们中国人传统的那种舍己救人的做法其实并不值得提倡”,郑静晨至今仍忘不了自己在国外接受救援培训时一位国际教官如此“刺耳”的评论,“当时真是不能理解老外怎么能这么评价我们一向引以为豪的精神,然而后来才明白这也许就是我们与国际先进救援理念之间的差距。”   “‘要想救别人,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这是国际救援理念的重要原则,那种盲目猛打猛冲的所谓英雄气概在这个时候派不上多少用场。如果你自己不会游泳,却偏偏要去救一位溺水者,最后的结果就是别人还得来救你,你的‘壮举’却使救援工作量不得不翻番,这对于灾难现场十分稀缺的救援资源来说近乎灾难。”郑静晨说,“这就是为什么在地震现场,就算一幢即将倒塌的房子里传来了呼救声,也不能不顾一切地冲进去救人,而必须先评估现场情况,并在加固安全通道的同时开进现场,进行搜救和医疗救援工作,有勇有谋才是现场指挥官必备的素质。”   类似这样的“头脑风暴”给郑静晨带来了许多新思路。   “高速公路上发生了车祸,因车门变形,受伤的驾车者被困在车内,你和你的队员应如何施救?”“把侧面的车窗玻璃破坏,把伤员弄出来。”“侧面玻璃空间比较小,通常很难把受伤的人员安全地抬出来。”“那就破坏前挡风玻璃,那里空间足够大。”“但这样做有可能触动在车祸中尚未弹出的安全气囊,而此时安全气囊一旦弹出对于已经受重伤的驾驶员来说可能就是致命一击!其实比较稳妥的做法是破坏后车窗,检视其车内安全气囊情况,并做好相应防范措施,之后再打开前窗把伤员抬出来。”   “8月的某一天,某地突发大地震,灾难现场有小学、居民区、化工厂等,作为一名紧急救援指挥官,你和你的部下准备先奔赴哪个地方展开救援?”“小学!那里有那么多无辜的孩子!”“对不起,8月份小学都放假了,那里没有孩子,这个时候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哟。”狡黠的教官出的问题原来并不像听上去那么简单。“那就是居民区,那里人口密集,迫切需要救援。”“不对!最优先的地方应该是化工厂,一定要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化学次生灾害的发生,以防造成灾难进一步加重,为现场救援带来更大的困难。”   这些与外教进行的“头脑PK”使得郑静晨悟出了很多东西:在专注于每一个细节的同时,还要做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去总揽全局并及时作出决断,这才是指挥艺术的内涵。在如饥似渴地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的同时,他还不断回顾和总结救援医疗队前几次出征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并在对指挥艺术的揣摩中不断加入一些自己的心得和领悟。2004年初医疗队吸收了5名女救援队员,其实就是源于郑静晨的深度考虑:女性亲和力较强更容易接近被救助人员,可以给被救助人员更好的心理安慰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