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招标基本思路或变化不大 基药增补延后
来源:-    浏览:621   更新时间:2013年04月25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4月12日,“全国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座谈会”在湖北宜昌召开,有关部门领导就下一步的基药招标采购、各级医院使用及基药增补等工作,与各省市负责人和部分企业进行了座谈。
 
  据相关参会企业代表透露,会议的主要议题集中在基药增补方面,国家有关领导希望重新回顾梳理2009年版基药目录地方增补的成效,谨慎增补,但并未明确增补的最高数量等内容,预计各地将在下半年进行少量品种的增补;在基药招标方面或许不会有太大的模式变化,但由于各地基药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充分暴露,未来政策可能在执行思路上略作调整。
 
  基药增补延后
 
  据记者了解,上述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完善基层招标采购政策、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机制、确定二三级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进一步完善双信封制度以及基药目录地方增补的相关事宜。期间,对地方政府的基药目录增补权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会上很多地方表示希望加快完成基药目录的地方增补工作,随后再次进行新一轮的基药招标采购。”河北某企业政府事务经理告诉记者。
 
  “但领导并不希望如此快完成这项工作。”该经理说,主管领导要求根据“十二五”医改规划,2015年前坚持开展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强调要从严控制增补,增补目录仅作为对520种基本药物的补充和阶段性工作;要求各地以520种产品为基础,不要盲目增补,上半年先“回头看”,相关领导认为,520种基本药物在品种数量上已经有较大提升,并且收纳品种的合理性也通过了反复的论证。
 
  该企业人士解释说,执行307版基药目录时,有些地方增补的品种达到数百种,“回头看”的原则就是对各省现有的增补目录,特别是与520不重叠的部分品种进行分析,严格控制增补数量,对目录中已有类似适应症或治疗效果的药品,要进行甄别比较。
 
  另外,会议强调从严控制增补数量,地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略作调整,但国家将不会对增补的比例和数量作出要求,少数民族地区政策适当放宽,上半年不要忙增补,不要忙招标。
 
  “从目前来看,基本药物招标工作可能在三季度之后启动,各省增补品种的招标则需要延后到年底,往后的半年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该经理说。
 
  招标思路不大调
 
  基药招标调整是会议关注的另一个焦点。2009版基药目录实施的3年中,基药招标以价格为主导的招标模式和评标思路引来业界的诸多抱怨。过去3年的基药推进中,矛盾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得不到满足、医院财政补偿机制不到位、招标唯低价是取严重损伤了仿制药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而患者却没有明显得到实惠等等。基药招标办法实施中的问题已暴露出来。这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涉及到用药需求、政府投入、行业发展等多方面的重大议题,也涉及相关主管部门。
 
  2012年版新基药目录的实施,在基药招标方面被寄予厚望。但就上述座谈会的有关情况看,基药招标的基本思路或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在上述座谈会上,相关部门主管领导虽然强调要完善基层的招标采购政策,但“双信封”制度仍然需要完善和执行,这意味着基药招标的总体框架并没要求进行大改。
 
  “实际上现在各地方都有各自的考虑,对今后基药招标采购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想法,在具体的招标模式和最低价中标的思路上,从会议发言中仍然看不到较为明显的改观,但或许会作微调,在原有招标体系中留后路。”对于参会感受,有到会的浙江药企政府事务总监如是说。
 
  在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政策上,对各级医院的招标联动,由各省自行探索,可研究参考安徽县级公立医院招标的方案;大医院使用比例方面,大致的思路是以医保目录报销范围为分母,以基本药物在大医院招标采购的中标药品作为分子来进行测算,具体的方案将会在6月份出台的《各级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办法》中明确。随后的5~6月,国家将分别制定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以及各级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办法等。
 
  在基药招标方面或许不会有太大的模式变化,但由于各地基药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充分暴露,未来可能在执行思路上略作调整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