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仁和药业屡陷风波 被指重营销轻研发
来源:-    浏览:567   更新时间:2013年04月20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仁和药业近来不断陷入产品风波,旗下核心产品“优卡丹”、“闪亮滴眼液”、“妇炎洁”先后因产品质量与安全等问题引发质疑。     “仁和近几年的增长得益于其成功的品牌营销,它的产品线针对OTC市场,做广告没错,但由于没有独特的产品,在产品研发上投入过少,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其实是很脆弱的。一旦品牌出现负面问题,又没能及时应对挽回,不知要再付出多少才能挽回。这不仅仅是仁和一家的问题,也是国内药品行业的通病。”有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尽管仁和2011年的毛利率下降了12.36%,但其营业收入还是保持61.41%的增长,与此相对的,2011年仁和的营业成本也上升102.78%至13.33亿元。这一年仁和在广告及代理费上的投入达1.33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44.33%,而其技术开发费用仅为173.5万元,仅占净利润的0.58%。     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仁和广告及代理费用分别占其年度净利润的117.75%、58.3%、44.33%,远远高于其技术开发费用。     “按照国际标准,一家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应占销售额的15%~20%左右,仿制药低一点也要10%,但在国内非常低,只有国外的零头。”中国医药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发宝告诉记者。     据有关统计,全球创制1个全新药物并上市,全过程一般需耗时13年,耗资约3亿美元。研发费用投入不足限制了国内企业的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导致国内医药企业只能靠大量的仿制药寻找生存空间。由于低水平、低利润的竞争,国内医药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     国内某知名药企华东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产、学、研以及销售等整个产业链,国内企业目前的实力还只能针对销售等环节使劲,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几个亿的利润就实现了。     他还告诉记者,这个问题不是仁和一家的问题,能拿出那么多钱搞科研的单位在中国都不多,有一些企业有研究中心,但至今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新药研究出来,有时候把剂型改一下就算一种新药了。“研发投入少肯定有问题,但在整个大环境下,企业都这样生存,这是很无奈的事情。”     “虽然营销和渠道可以很快见效,但一个产品和企业的长期生命力还是靠研发。OTC更多是仿制药,研发技术含量相对偏低,可是,独创性的产品才是企业真正的生命力。”张发宝说。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