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于港交所主板上市的计划。至此,复星医药成为大陆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第四家医药企业,也是第一家民营企业。一向善于利用资本实现发展的复星医药,在H股上市毋庸置疑是其实现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四药企横跨“A+H”
九十年代初,A股市场容量开始快速扩增。彼时体量较大的医药企业如上实医药、哈药集团、云南白药等开始上市融资。1994年,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海医药、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在2010年完成了A股最大的医药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之后,新上药——上海医药问鼎A股市值最大医药上市公司。
去年5月,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股票6.6亿股,每股发行价23.00港元,融资155.77亿港元,这是5年来全球最大制药类企业IPO,也是亚洲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保健类企业IPO。
大型医药公司中,上海医药首家完成“A+H”上市模式。不过,在2001年,体量相对较小的新华制药和广州药业已经完成双跨。新华制药在1996年首先登陆H股,募集2.63亿港币,之后其保荐人行使超额配售权,再次筹资1千万。2001年,新华制药在A股市场IPO,募集3.9亿人民币。广州药业则在1997年和2001年先后登陆H股和A股,募集3.63亿港币和7.65亿人民币。
近日,复星医药在H股以11.8港币的发行价发行股票3.36亿股,每股发行价11.80元港币,共募集资金39.66亿元港币,是今年全球第二大医药类IPO。复星医药H股上市首日即破发,下跌8.14%。复星医药保荐机构某负责人认为是由于国际股市的行情影响,欧洲股市在复星上市前一日下跌,美国股市不开市,造成了港股投资者信心普遍不高。
融资仍为重要动因
境外上市意味着加入国际大公司行列,最显而易见的作用是提升公司地位,同时也方便日后发展海外业务。不同资本市场的偏好不同,像纳斯达克对创新型和高新技术的企业给出的估值较高,而香港则比较偏好零售、连锁类和消费品企业。因此,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爱民告诉记者,境内医药企业要根据自身商业模式和战略目标来决定是否选择H股上市。
融资依然是企业海外上市的重要动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内地企业的资金需求空前旺盛。而我国内地实行资本管制,资本的进入渠道不畅,A股市场自成体系,相对封闭,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上市公司较难。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具备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宽松的投资环境,国际资金可以自由进出。境内企业在香港上市方便了海外投资者的投资,并且境内的机构投资者也可以投资H股市场。
大陆的外汇管制也使得企业的外汇资金需求在内地难以得到满足,需要走海外上市途径。而由于具备相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香港一直是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地。此外,海外资本市场的规模较大,资金充裕、业绩好的公司融资会更加容易。
吴爱民告诉记者,不同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素质对上市企业也有影响。A股市场一直以散户为主,直到近五六年间机构投资者才越来越多,但成熟度依然不及H股市场。成熟的机构投资者除了对所投资的公司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可以以开阔的眼光和丰富的业内经验为企业管理者提出良好的建议。
然而,海外上市的成本一般都高于境内上市,并且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承销商一般是国际性大型投 行,承销费远高于国内,附带产生的财务费用和法律费用都高于内地。
当然,对公司“软实力”的要求则是最大的挑战。吴爱民告诉记者,国际资本市场有着较严格的市场约束机制,公司必须在自身管理水平、资金运用效率和企业发展规划等方面有实质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