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三大分支的心态跃迁2012年07月16日08:51医药经济报作者:杨俊坚
如果要问,产业升级最大的动力是什么?笔者认为,那是百强企业群体心态的跃迁。
制药百强代表着当代中国最具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群体,实力是过去多年的打拼,潜力则是对未来的布局。经过多年的惨烈竞争,百强崛起为其赢得市场和品牌,而更高阶段的晋级赛同时拉开了帷幕。
创新和求变依然是主题词。阶段的高低,在于竞争的理由和心态。“十二五”之后,强者的标志是对创新发展核心的真正重视,从过去注重销售和并购,转变为企业的内生性增长——加大投入,完善体系,调整重心,种种举动无不围绕研发创新。
化药促创新
经过前期几年的资本外力扩张,化学制药百强企业更多呈现出对内生性力量的提升,这种提升与过去口号式的创新完全不一样,制药创新从真正意义上得到企业负责人的重视。
这种改变有其多年仿制药生产销售基础上的自身成长需求,也有行业政策和跨国公司策略改变下的外在压力推动。不难发现,百强制药企业创新研发的基本面正在快速改变。
大型制药集团中的国药、上药、石药和华药等,近期积极重组研发体系,梳理研发产品线;传统销售型企业扬子江、丽珠等民营军团,同样在整合研发平台,与科研院所合作,招贤纳士埋头研发;恒瑞、先声、东阳光等一批先行起来的创新型企业,经过多年的低调研发,已逐步进入创新品种的收获季节。
而诸如双鹭药业、绿叶等研发强度甚至超过10%,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前10强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9.09%。
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盯住专利过期药物的仿制,少部分专注于新分子实体药物的开发,表现出仿制强者做强首仿药,首仿强者发力创新药的特点,企业创新思维更加国际化。
本土药企医院销售前三的齐鲁制药,前几年一直专注首仿药,并成功开发了系列抗肿瘤、心脑血管和精神疾病的治疗药物。但近两年的研发已转向更加主动的创新,在研产品有多个新分子药物处于临床申请阶段。走同样路线的企业,还有恒瑞、东阳光等。
创新没有具体的模式限制,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在迅速扩宽。如先声药业,近几年的7个专利药和1个创新药物中,只有2个是从源头研发,其余都通过合作来完成,尤其注重海外源头性创新的本土化研发。
中药提质量
相对于化学制药企业在创新能力及新产品获批的突飞猛进,百强中药企业的创新则更显温和,企业着重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上发力,包括对老品种的再开发和再评价,保证了上游药材资源和临床终端开发。
中药企业创新主要关注在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应用。创新型中药企业在这些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康缘药业的心脑银杏内酯、藤黄酸注射液等多个中药新药完成临床或处于临床研究后期等。
在国家鼓励真正意义上的中药创新的导向下,中药新产品上市审批数量快速下降。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