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获悉,近日,卫生部药政司对第17版WHO《基本药物示范目录》和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进行了对比,就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应认真借鉴WHO目录的遴选原则、方法和程序,加快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应用,使药品的遴选更加符合安全性、实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5年召开的第28次世界卫生大会上首次提出基本药物理念,1977年公布了第1版《基本药物示范目录》,2011年公布了最新的第17版目录。我国积极借鉴WHO的理念,1982年公布了第一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深化医改启动后,我国决定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于2009年8月公布了新一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
WHO目录与我国《目录?基层部分》对比分析
药品品种数量对比。第17版WHO目录共有药品358种,其中药品最多的类别为抗感染药(抗微生物药80种,抗寄生虫药44种),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和姑息治疗药(41种),免疫制剂(生物制品、疫苗等29种),激素和内分泌用药(27种),心血管用药(26种)等。《目录?基层部分》共有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5种(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制定目录强调中西医并重原则,但临床使用不是中西药必须并用,因此对比数量时主要是西药对比),其中有127种药品在WHO目录中,其余70多种大多数为通用名不同但药理作用相同的药品,也有个别药品在WHO目录中没有对应的同种药理作用的药品。
药品遴选原则和程序对比。WHO和我国的基本药物遴选原则基本一致,均充分考虑了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WHO目录的遴选程序是先汇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用药需求,再组织专家利用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的方法进行科学遴选评价,最终形成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示范目录并坚持定期调整更新。我国目录的遴选程序以专家推荐为主,适当考虑医疗机构药品配备现状和功能定位以及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药品结构和分类对比。WHO目录按照ATC分类法(即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化学分类法)分为29类;《目录?基层部分》则按照临床药理学分为24类。WHO目录和《目录?基层部分》有16个分类基本重合,其余分类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叠,但基本都能在WHO目录中找到对应类别。此外,WHO目录还有抗肿瘤药、腹膜透析用药、血液制品、消毒防腐剂、儿童耳鼻喉用药和新生儿用药等6个特有分类,而《目录?基层部分》因主要适用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些药品中的大部分未收入目录。
其他不同之处。WHO目录收录的全部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而《目录?基层部分》结合我国国情,增加了中成药和部分中药饮片。WHO目录的信息包括药品的品名、剂型和规格,而我国《目录?基层部分》仅列出了品名和剂型,在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中则列出了详细的规格。WHO目录调整周期为每2年更新一次,我国则一般为3年。
对比分析得出的启示
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