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员定时定点看天公“表情”,打雷天也得冒着危险测数据
天气预报,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看。可谁又知道,为了一条简短的预报,气象观测员每天像钟表一样工作着,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着相同的事。他们用一支铅笔,记录着天空的每一个“表情”,为每天天气预报提供基础数据。
一天巡视设备24遍
16日上午8时 ,气象观测员侯忠新来到位于伏龙山山头的观测科值班室,跟同事做交接工作。随后,他来到值班室20米开外的观测场。
“一般而言,观测场应该是25米×25米,但如果因为条件限制,建16米×20米的围场也是可以的。”侯忠新说,考虑到伏龙山山顶面积狭小,在建观测场时他们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为了最大限度避免外界对气象数据的干扰,观测场周围不能有建筑物,也不能有高大树木。
“自动风速仪是用来测风速和风向的;百叶箱离地面1.5米高,里面有四根温度计……”每一个仪器,侯忠新都如数家珍。
据了解,为了确保气象数据准确无误,每个整点前10分钟,他们都要对设备进行巡视,每天最少检查24遍。
观天看云练就“千里眼”
8时 55分,电脑上的闹铃和桌子上的闹钟同时响起。“该去观测场看看了。”侯忠新拿着铅笔和观测簿来到观测场,打开百叶箱依次看湿度计、干度计、最高气温计和最低气温计,并记录下相应数据。绕场巡视完所有设备后,他又抬头看看天空。现在多数观测站都已经实施自动化监测了,但对于一些无法用仪器监测的项目,还必须依靠人工观测,比如对云和能见度的观测。
经过21年的专业训练,侯忠新只要打眼一看,就能知道天空中的云量以及云的类别。侯忠新指着前一天的云量记录说,“这上面写的"三成",就代表前一天这个时段的云量占到整个天空的30%。”
随后,侯忠新又对能见度进行观测。“远处那个烟囱据观测站4500米,现在能模糊看清烟囱的颜色,我估计能见度应该在6000米左右。”侯忠新说,能见度最好的时候,在伏龙山就能看到崂山顶。
观测数据精确到分钟
天气时刻都在变化,气象观测员的工作需要精确到分。“不能早报、不能迟报。你不能用10时01分的情况,来代替9时 50分的情况。”侯忠新说。
据了解,气象观测员一天发8次天气报,每3小时一次。上午10时 55分,侯忠新紧盯电脑屏幕,在表格上填写刚刚观测到的数据。“除了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天气状况外,还有PM2.5、PM10的数据。”等所有数据填完后,重新核对了一遍,他才按下确认键。
作为国家基本气象站,青岛市气象局本站监测的数据不仅能为天气预报提供基础数据,还能在全球内交换,一小时内全球各国的气象中心都能收到他们的气象数据。侯忠新说,每想到此,自己再累也值了。
故事
重复做噩梦,生物钟紊乱
青岛有40多名气象观测员,他们的工作地点有的是在城市边缘,有的是在高山山顶。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几十年如一日,做着重复性的工作 ,其中的辛苦 、琐碎 、枯燥 ,外人无法想象。
“ 下雨的时候,大家都躲在室内,但对于我们来说,越是下雨我们就越要往外跑。”侯忠新说,每小时 55分开始的定时定点观测,是观测员雷打不动的任务。有时没到点,但只要出现特殊天气现象,也要赶到观测场收集一手资料。比如夏天容易下冰雹,这时他们就得赶紧出去收集冰雹。
市气象局的观测场是一个制高点,夏天特别容易招雷,“有时我们在观测场观测,雷和闪电就发生在我们头顶上。”侯忠新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2007年7月的一件事。“那天突降阵雨,室外雷声阵阵。一个同事刚刚从观测场回到值班室坐定,一个地滚雷就从窗户进来了。”侯忠新说,落雷击毁了桌子上的电话,同事连同所坐的椅子也被冲击波冲退了两米多。
除了特殊时刻的意外,侯忠新说,平时他最怕的就是晚上做噩梦。“ 有时会梦到观测设备坏了,天气报发不出去。有时会梦到自己把气象数据写错了,有时还会梦到上班迟到了。”侯忠新说,21年来,自己的噩梦基本上都是围绕工作展开的,而且内容都是重复的。
据介绍,位于伏龙山上的这个气象观测站需要24小时值班,四班倒,早上8时到下午2时为上午班,下午2时到晚上8时为下午班,晚上8时到第二天凌晨2时为小夜班,凌晨2时到早晨8时是大夜班。
“虽然看上去每个班只有6小时,但其中的压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生活完全不规律,有时白天睡觉,有时晚上睡觉,整个生物钟都是紊乱的。而且我们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周末和节假日。”侯忠新说,21年来,每个春节他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
释疑
市民测温为啥跟气象台不一样
“为什么我自己测的气温跟气象台发布的不一样?”前段时间青岛气温较高时,一位市民拿着温度计到街上实地测温,测出的是35℃,而气象台发布的最高气温才29℃。
侯忠新表示,在大街上测量的气温受外界因素影响较明显,不具有代表性。而百叶箱都是全球统一的,设计合理,测量出来的气温也科学得多。
据了解,百叶箱安放在防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自然的草坪上。温度表放在百叶箱里,在距地面1.5米处测出数据。这也是世界气象组织统一规定的标准,它代表着自然状态下,不受干扰的标准空气温度。通常天气预报中的气温就代表自然界的空气温度。
天气预报一字之差意不同
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有时报纸上的天气预报里写“晴转多云”,有时则是“晴到多云”。一字之差,到底有什么区别?
侯忠新说,气象学上的“晴”,指的是天空无云或有零星云层但云量小于1成。而“多云”,指天空中有 4至7成的中、低云或6至10成的高空云。如果预报是多云天气,就说明天空中云层较多,阳光不是很充足,但仍能从云的缝隙中见到太阳。
“晴转多云”着重于转变的过程,指天气有可能往坏的方向转,“晴到多云”则说明天气状况相对稳定。侯忠新总结说,“转”意味着有一个清晰的转变过程,“到”是在两者之间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