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8岁华裔女出书轰动美国 被称文学小巨人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5月20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文学小巨人”、“天才小作家”、“美国文坛奇葩”……最近一年半来,“邹奇奇”这个华裔儿童的名字在美国引起极高关注度。 7岁便已读书1600本,平均每天阅读200-300页,写诗100余首,“天才儿童”邹奇奇长达296页的的新书《飞扬的手指》去年刚出版面世,便轰动了美国,全球上百家报媒和电视台对邹奇奇进行了专题报道。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天才儿童不但有一半中国血统,还是重庆外孙。昨日,记者通过越洋电话和MSN,与远在美国西雅图的奇奇母亲邹灿取得联系,揭秘奇奇的成功之路。 这是一次特殊的采访,因为时差关系,记者只能每天上午9点到12点与奇奇的妈妈邹灿交流。而这个时段正是邹灿上班时间,她非常忙,虽然好几次在MSN上接上头,却没时间接受采访。经过近一周的预约,昨上午,邹灿终于抽出1个半小时,通过越洋电话接受了记者采访。 天才儿童 下月可能来渝售书 去年10月,一部名为《飞扬的手指》的书籍在美国出版。书中,以中世纪的历史事件作为背景创作的故事达300篇,从古埃及一直写到文艺复兴时期,行文之中透露出作者对政治、宗教、教育等的见解,思想深刻俨然政治家。 出版社透露,该书作者是一名年仅7岁的小女孩,舆论哗然,很多人根本不相信这样一部涉及领域广泛的书出自孩子之手。不久,美国广播公司的《早安美国》节目,把7岁的邹奇奇请到直播现场。在著名主持人彼得·詹宁斯监督下,小奇奇一气呵成,一小时内当场写出了一万余单词五页半篇幅的文章,讲述一个小女孩在寄宿学校内的经历,现场观众无不吃惊。美国资深作家苏珊娜·万斯评价:“奇奇的作品文笔流利而干练,描写的内容复杂而细密,就像是成人的作品一样。让人感到眼前一亮,甚至会怀疑如此有才华的作品是否真的出自一个孩子之手。” 除了《飞扬的手指》,如今8岁的奇奇已经签下第二份书约,即将出版诗集《隐藏的钢阳》。《飞扬的手指》一书继在南韩、英国发行后,今年6月还将在北京发行。邹灿说,届时,奇奇还可能到重庆签名售书。这是自己的故乡,对于孩子来说,也应该是个特别的地方。 重庆外孙 名字源于重庆 被誉为“天才儿童”的奇奇不但是混血儿,还是重庆外孙,外婆是重庆璧山蒲元镇人。如今,奇奇的舅公何德禄还在重庆。 母亲邹灿毕业于重庆四川外语学院,据说,当年邹灿的大姐邹一梅因英语成绩突出成为川外教师,姐妹同校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还被传成佳话。 1988年,邹灿到美国,与在川外读书时认识的男友结婚。1997年10月,奇奇出生于美国。奇奇上有一姐姐,名叫稀稀,两个名字都是外婆取的,源于重庆方言“稀奇”,表示非常宝贝和喜欢的意思。 因为与重庆的诸多渊源,邹灿常常给两个女儿讲关于重庆的故事,奇奇和稀稀都知道重庆火锅。 邹灿父母、大姐以及妹妹如今全都在生活美国,每次聚会,大家都会亲切地说起重庆话。每到这时,奇奇就会很奇怪:“为什么你们说的话和平常听到的汉语不一样?”“我告诉她,那是乡音!”邹灿说。 做世界公民 让全世界孩子多读书 此后,奇奇不断接受媒体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机智的应对让人刮目相看。 去年10月底,一次采访中,奇奇被问到如何看待自己的国籍,她的回答让人大吃一惊:“我是美国公民,因为我在美国出生。不过,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世界公民,因为国籍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对世界有什么贡献才重要。” 如今8岁的奇奇已不满足于自己写书,言语中常常透露出一种使命感。她常常劝说其他小朋友别老玩电脑游戏,要多读些书:“我小时候认为世界上每个人都喜欢读书,因为这太有趣了。可后来,我认识到这未必正确。我想让全世界的孩子多读书,多写字,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事物。” 关于自己写的故事,奇奇说:“很多(别人写的)故事是以男孩子为主角的,过去的书尤其是这样,书里面男孩子都是英雄,女孩子都需要被男孩子来拯救。这样的书很乏味。”奇奇喜欢以坚强勇敢的女孩子为主角写故事,母亲邹灿说,主角里有奇奇自己的影子,这也正是她所希望的,希望女儿长大后成为勇敢、独立的女性。 很多人认为奇奇很聪明,对于这样的问题,她未作正面回答,而是说,“有的人把自己看得很重,有的人把自己看得很轻。我只是不断进取,这样的感觉很好。” 至于为何将自己的新书取名为《飞扬的手指》,奇奇解释:因为我每分钟可以打80个字,我的手指就像在键盘上飞一样。奇奇常常像个大人一样教同龄孩子写作:“大胆发挥创造力,并不一定全都得听爸妈或老师的话。只要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或者输入电脑里,不要担心犯错,坚持不懈终会有收获。” “神童”每天读书200页 小小年纪取得如此成就,不少人认为奇奇一定是天才儿童,但其母亲邹灿否认了这样的说法。她认为,这可能是中西教育结合带来的硕果。 早年采取“尊重教育” 邹灿回忆,奇奇8个月会爬,1岁开始说话,并没表现出与其他小孩的不同。但在奇奇的教育过程中,邹灿和丈夫约翰·斯维塔克采取了“尊重教育”:不把小孩当成不懂事的孩子,而是像成人一样给予充分尊重,任何事情都讲道理。奇奇婴儿时期,常常没理由地哭闹,邹灿夫妇并没有像其他家长一味哄、吓,总是不厌其烦讲道理:“宝宝别哭,一直这样哭闹,吸入冷空气,肚子会疼……”最初,许多朋友都觉得他们不可思议,认为婴儿根本听不懂,讲道理也白讲。但次数多了,邹灿发现襁褓中的孩子似乎也能听懂,听到妈妈的话,便停止哭闹望着妈妈。 奇奇1岁时,对这样的教育方式越来越接受。剪头发剪指甲,都是邹灿亲自动手,每一次,邹灿都会先做思想工作:“宝宝不能动,否则妈妈手中的剪刀容易弄伤你。”果真,十多分钟修剪过程,1岁的奇奇都能一动不动。 邹灿说,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太小不能听懂话,所以很多事情懒得讲,但事实上并非这样。如果你做任何事情都能把孩子当成一个有思维的成人来对待,那么孩子就会与你的期待同步前进。 请中学生带女儿 邹灿在一家电话语音翻译公司做翻译,丈夫是物理学博士,现任职于微软公司。平时工作都较忙,奇奇9个月时,姐姐稀稀3岁,两个孩子都需要有人带。邹灿和丈夫并没有送孩子到幼儿园,也没有请专门的保育员。一次带孩子到公园玩时,碰到一个很漂亮的14岁小女孩伊莉莎白,和奇奇姐妹很投缘,一起玩游戏,邹灿突发奇想,问小女孩“想不想找工作”,小女孩非常高兴,与邹灿约定每天晚上放学后到邹家里教两个孩子读书、画画。 伊莉莎白也是孩子,孩子的天性让她常常把自己听来的故事讲给奇奇姐妹听,还带着她们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因为孩子之间容易沟通,一边学一边玩中,奇奇姐妹俩进步非常大,奇奇两岁半便能拼出单词,3岁能读简单的句子,3岁半,奇奇便自己到小区图书馆借来章回小说《害虫的侦探员》。邹灿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你读不了那种大部头吧?”奇奇不服输,当场便读给母亲听。此后,奇奇阅读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到7岁时已读书1600本,其中包括许多历史著作,如今每天阅读200-300页。奇奇的老师说,她的阅读年龄至少已有20岁。 此后几年,邹灿一直请12岁到15岁的中学生带自己两个女儿,在长期与大孩子接触过程中,两个女儿的思想成熟度远远超过了同龄孩子。 3岁开始读《西游记》 奇奇姐妹俩尽管生长在美国,但邹灿总喜欢给她们讲中国故事。除了《西游记》、《三国演义》几大名著,她还购买大量标有拼音的中文读物给她们看。“奇奇最喜欢《西游记》。”邹灿说,两岁开始每天给她讲一个《西游记》的故事。3岁时,借助汉字拼音,奇奇开始读《西游记》。邹灿认为,中国古典作品,对奇奇的写作产生了影响。 奇奇大量阅读后,邹灿带她进了一学校的写作班。5岁时,邹灿无意中发现奇奇写了篇关于农场的故事,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动物都写了进去,篇幅很长。邹觉得,女儿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是写作的料。她为女儿买了台二手电脑,有了软件的校对和纠错功能帮忙,奇奇迷上了写作。常常坐在电脑前根据自己想象写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她不出去玩,甚至忘了吃饭。 一个月后,奇奇新鲜劲过去,常常故事写到一半就放弃了。邹灿并不怪女儿,觉得不好的故事就不强迫她写完。邹灿说,这是西方教育的方式,除了引导外,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而作为西方人的丈夫恰恰相反,会像国内的家长一样,给女儿定下任务,常常给女儿挑选一些名人传记甚至历史、哲学方面书籍让女儿阅读,还教她们数学等自然科学,因为多方面的知识在写作中必不可少。 (本版图片由邹灿提供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