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医改“十二五”规划:未具体“安排人事”
来源:-   2012-03-31 中国经营报   浏览:673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0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生意社3月31日讯       日前,国务院在其网站公布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这份《方案》中,确定了2012年到2015年4年间医改的要求和目标,除了扩大医保覆盖率、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等这些需要进一步巩固的成果外,还用很大篇幅规划了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内容,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但纵观《方案》,其只是提出了大体的改革方向,并没有对公立医院的人事制度改革作具体的安排,而在目前民营医疗机构欲打破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时间节点上,这一人事制度改革事关整个医疗改革的大局。   专家表示,除了如医生身份认定、学术科研平等等实际操作领域外,公立医院改革重在探索一条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模式。   治理模式不明   公立医院一直被视为卫生部最后的一块自留地,也被公认为是医改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在十一五期间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诸如降低药价、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等改革虽然主要都是围绕公立医院进行的,但实际上并未触及公立医院本身。   在《方案》的第五部分,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成为重点。   实际上,医疗改革以来,包括北京在内,很多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城市都设立了医管局。这一新设立的部门一般归属当地卫局部管辖,负责医疗市场包括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竞争的裁判权。   医管局设立之初被看做医疗领域管办分离的开始,医管局也被赋予了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职能。但事实上,医管局并未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医院转变身份上有太多的作为。   关键是,医管局的领导就是当地卫生局的领导,医院院长虽然由医管局任命,实际上就是由卫生局任命,卫生局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个市场怎么可能做好?公立医院的运营效率怎么可能提高?一位分析人士提出了质疑,而这一看法也是行业专家的普遍看法。   在《方案》第五部分第四、第五条中,规划提到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公立医院目前在国内医疗市场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有公立医院14086家,拥有床位273万张、卫生人员346万人,分别占全国医院数、医院床位数和医院卫生人员数的71%、90%和91%;提供了17.1亿人次诊疗服务和7520万人次住院服务,占全国医院诊疗和住院人次的90%以上。   公立医院最好引入相关产业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的资金,这些企业都有社会公益性开支,利用这些开支,组建各方的理事会。医院管理专家、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建议,国有企业是公有制,又有经营经验,这种理事会比引入民营资本和医管局单独派人管理科学的多。   人事制度困境   在治理模式尚存争议的现状下,医院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备受瞩目,不过,有专家指出,《方案》对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只字未提,而人事制度改革实际上是公立医院改革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中居于绝对垄断地位,而对公立医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核心,而到现在公立医院改革基本上没有什么动作。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说。   按照我国的体制,公立医院工作人员国家都有编制,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属于在编人员。正是这种在编身份阻碍了医疗市场人才的市场化流动。   为什么要有编制?要知道,在国外,医生、护士都是合同工,一年或者几年一签合同,都是市场化下的自由职业者。根据卫生部医疗卫生统计年报,目前全国公立医院编制内员工有近800万名,顾昕认为,破除医疗市场人员流动死水一滩局面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取消全国近800万名公立医院医务工作者的编制,让他们像国内许多市场化的行业一样,都成为合同工。   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在整个医改中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项改革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动呢?   道理很简单,不仅因为改起来复杂,还因为涉身其中的各个利益方对改革没有动力。顾昕解释,由于改革是改变原来的生存状况,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因此公立医院的医生,尤其是大医院的医生,他们虽然名义上工资不高,但灰色收入却不少,改革几十年下来,他们不仅收入上没有吃亏,还保有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他们不愿意进行不确定的变革。   顾昕认为,政府卫生部门因为主管公立医院的编制而握有对公立医院的支配权,它们不愿因放弃这一权利而失去对医院的控制,它们也不想改。这些都是蝇头小利,全国人民的健康才是大事,要看到医疗行业人事制度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民营医院受限规划   《方案》第六部分第三条提出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规定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开办私人诊所,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   周生来认为,20%这个比例太保守了,如果到十二五末期民营医疗机构才达到这个比例,那和现在比没有大的变化,应该达到50%才对。   目前,民营医院的发展瓶颈来自诸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整个医疗市场人才难以自由流动。   你可以到公立大医院请请看,在职的医生有谁愿意到民营医院工作?根本就请不动。北京朝阳区一家民营医院的合伙人、院长严冬说。   顾昕则指出,必须让消费者有选择权,医疗机构有竞争,公立医院才能更高效,运营更科学,而广大患者也将因此受益。建立一个真正竞争的市场,就牵扯到对民营医院的政策。   导致医生不愿意到民营医院就职、哪怕高薪也难被说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职称没有了、科研也无法进行。尽管最近政府主管部门出台政策,要求在职称评定上不得歧视民营医院的医生,但是严冬举例:你可以看看那些高级职称的评定委员会,里面没有一个来自于民营医院。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