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出台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建立中医药服务和管理考核制度,甘肃省走出了一条既充分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又减少群众支出的中医药特色医改之路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句顺口溜道出了过去甘肃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心酸。如今,这样的日子已渐行渐远。
医改近三年来,甘肃省按照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重点改革的同时,坚持突出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走中医药特色的医改之路,既充分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又能节约政府投入和群众支出,取得了医药费用下降、服务模式转变、群众得实惠的显著效果。
“三三制”凸显资源优势
甘肃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甘肃是“中华医学之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敦煌医学和武威汉代医简蜚声中外。甘肃中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等著称全国,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全国第一。
“中医简便验廉,能解决问题,花钱还少。”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分析,在新一轮医改中,国家提出并实施了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但没有实施基本医疗均等化项目,单纯依靠西医很难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均等化。“中西医并重,特别是发展中医,才是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均等化的最好手段。”刘维忠说。
通过建设,甘肃中医药服务体系正在实现全覆盖,而且建立了中医药服务和管理考核制度。在乡镇卫生院,要求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1/3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1/3以上,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1/3以上。
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害中,甘肃运用中医小夹板固定、中药外洗、中药内服、针灸、按摩、推拿、火罐等方法,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青海省领导称赞,“甘肃中医创造了灾难医学奇迹”。
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时,甘肃发放中药汤剂40多万人次,在防治传染病、预防抑郁症、净化水质等方面收到奇效。国家中医药局领导认为,甘肃省利用中医药在灾区大范围预防疾病是一次创新举措,意义重大。
甘肃省决定在新农合中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20%,起付线降低30%;各级财政提高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标准;积极创建中医特色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等。
甘肃省卫生工作会议近日在兰州召开,会议提出要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和甘肃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推动中医药工作跨越式发展。
“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全省医改大局。”甘肃省副省长咸辉强调,进一步挖掘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潜力,支持中医药服务渗透到疾病防控、应急处置以及医疗救治等各个领域,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