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海思科上缴的税收和通过财政支持拿了回来的补贴,海思科“搬到”西藏山南地区就像搬进了“免税区”。
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香曲东路8号,是泽当饭店商业大厦。在这个不起眼的楼一层,却蜗居着全西藏目前最大的企业:海思科药业。(002653)。
2010年,海思科以民营企业的身份摘得西藏自治区年度纳税排行榜状元,超过了区烟草公司、中石油西藏分公司等老牌纳税大户,开创了历史,令人瞠目。
12月14日,海思科过会,12月27日即获得发行批文开始招股,这“绿色通道”般的速度让多少公司情何以堪!
这间颇神秘的企业,似一夜间冒了出来,你未及看它已是庞然大物。2010年1年内,其注册资本从100万、500万、1.9亿到3.6亿,四次增资扩大了360倍!来不及唏嘘,只半个月里,它又上会通过并取得发行批文!已是股本太大了只能公开发行10%。
这是何方神圣?!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公司是如何修炼成的。
其实,原本的这个奇迹应发生在辽宁的沈阳,而不是西藏的山南。
东北人的铁三角
海思科药业是2010年3月才改的名,它的原名叫康欣药业,成立于2005年。原本的三个股东共投入200万元,自设立后,在经营过程中,业务没有实现预期的发展,到2007年10月,已累计亏损54.41万元,原股东王秀芹等人“无意再继续经营西藏康欣。”
2007 年 11 月,王俊民等三人以零元实现接盘。接下来,奇迹就发生了:2008年,海思科不仅一举扭亏为盈,当年更实现销售收入3.58亿,净利润1.95亿,有人说这简直是“点金”术,把一个本在亏损泥潭里挣扎的企业变为一棵巨大的“摇钱树”。
其实,这一切不过是个简单的魔术:从左口袋暗中挪到了右口袋。而要看懂这个魔术,需要先了解一下它发生的背景。
海思科的大股东王俊民,早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毕业后曾在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做销售经理。2000年7月,32岁的王俊民开始创业,和同样是沈阳人的郑伟等人设立了成都博瑞医药科技公司(现名成都康信,公司全资子公司)。2002年,曾和王俊民同在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做销售的沈阳老乡范秀莲加入这家药品研发公司,形成了三个东北人最早的一个4:3:3股权架构的公司。
自此,这个铁三角组合开始活跃起来,以沈阳和成都为核心,在2005年前后,初步完成了从仿制药研发、总经销到分销环节各公司的设立。这其中的关键角色,是2003年3月设立的沈阳博瑞,这个公司在2007年之前,一直是其主导产品的总经销。
先后成立的这些公司中,唯独没有一家真正的制药公司。即使是05年5月设立的辽宁海思科,也因“医药生产企业建设涉及药品生产许可证取得、GMP 认证等多个行政审批程序,建设周期较长,直到 2009年,辽宁海思科才形成GMP 产能。目前仍处于新产品试生产和市场导入期阶段。”
这就是海思科的独特之处:自己不产药,而是将药品的生产环节外包,找了四川的两家药厂:天台山药业和美大康药业“代工”。
从以上这些公司的设立时间看,海思科目前核心产品的仿制成形于这一时期。2005年前后和两家药厂签订了代工协议。这避免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冗长的GMP认证,使海思科轻资产模式快速发展。后期三人的股权比例开始逐步调整为51:29:21。
2007年,海思科基本完成了产业链拼图:5月,收购了四川德圣制药(后改名为四川海思科),开始掌控代工厂原料药的供应。9月,设立了欣博瑞医药公司,铺开了医院终端配送服务。不过最重要的,是这一年海思科的战略大转移:将总部搬入西藏。
2007年11月,王俊民三人来到了西藏山南,在这里收购了一家苦苦支撑的小药业公司:海思科的前身康欣药业。接着,把原本沈阳博瑞的药品总经销权转让给了西藏海思科。然后将沈阳博瑞悄然注销。
这一步,意味着王俊民三人最终选择了西藏海思科作为今后的整体运作平台,同时,也将收入和利润从沈阳博瑞这个左口袋挪到了海思科这个右口袋。海思科坐镇西藏,其实就是拿着公司主导产品独家总经销权,从合作企业处采购这些产品,再经由公司子公司沈阳信天翁和四川康德利对外做区域销售。
这就是搬家而已。可为什么搬到西藏山南呢?
“免税”财政?
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企业所得税税率的通知》,对设在西藏自治区的各类企业,在2008年至2020年期间,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根据《西藏山南地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的规定,投资者在山南地区兴办的企业或项目,一律执行 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而刚搬去的头两年,即08、09年,海思科的实际所得税率是9%。依此测算,海思科战略转移至西藏3年里,少缴的所得税就超过1亿元。
公司在招股书中称:“在履行相关纳税义务的同时也享受了西藏自治区给予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金额基于公司的盈利能力,财政补贴是基于公司交纳税收的情况。”
不太清楚具体的补贴标准,但报告期内,海思科的财政补贴累计已超过了1.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