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何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医药流通秩序规范性发展?在医改探索之路上,重庆是先行者。
去年12月29日,市长黄奇帆为重庆药交所基本药物及医疗器械电子挂牌交易鸣锣开市,全市基本药物、医疗器械电子挂牌交易正式启动,标志着重庆药交所综合电子挂牌交易范围实现了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医疗器械全覆盖,为打造健康重庆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重庆药交所基本药物及医疗器械上线交易,在重庆药交所的发展史上又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黄奇帆表示,药交所在一年时间里实现了从两万多个品规的非基本药物到基本药物及医疗器械全部上线交易,这种独创的电子挂牌交易新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医疗购销模式,改变药品流通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效果越发显著。
全国首创
打造健康重庆坚实基础
出厂价格不足3元的罗红霉素,经过药品代理公司、医药代表、医院等层层加价,到患者的手中可能高达30元以上。这种多级代理、层层加价的传统药品流通秩序,是造成药价高、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国家医改亟待破解的老大难问题。
2009年4月,国家医改新方案正式出炉,如何追根求源破解看病贵、看病难,成为摆在全国执政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成立重庆药交所,作为市委、市政府打造健康重庆、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工程,并将其纳入民生十条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医改上有所突破、有所作为,真切推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利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通过电子交易平台,让买卖双方自由交易,但他们的交易行为却在政府、市场、老百姓的监督下,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
2009年9月全市新医改工作部署会议上,黄奇帆提出建立药品交易所的构想,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先从传统的医药流通模式开刀,对流通传统体制来一次彻底的革命。
据了解,这一创新构思得到副总理李克强的肯定。同年11月,市政府成立专门的班子,经过近半年筹建,药品交易所在2010年3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医疗流通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同年9月29日,首批共400多个厂家的1000多个品规非基本药物正式上线挂牌交易。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药品交易所实现了从两万多个品规的非基本药物到基本药物及医疗器械全部上线交易。目前,有5500多家注册会员,包括医院、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全市所有区县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已进场采购,卖方会员2800多家,包括全球前20强药企和国内100强药企中的84家。目前,药交所累计交易订单40多万笔,药品成交价格与医疗机构去年的采购价格相比,平均下降28%,一些常用药的降价幅度达80%,平均降幅达到三成。
2011年12月上旬,在全市基本药物采购工作会上,市政府副市长吴刚表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惠及民生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近期医改的重点和难点。
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安全、合理用药,是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的五大内容之一。基本药物、医药器械上线交易,这一举措全国首创,将为重庆落实医改、营造健康重庆打下坚实基础。
全民监督
各方公平公正公开交易
“办好药品交易所,抑制药价虚高。”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将这一工作目标写入全委会决定。重庆药交所在医改中的作用,是怎样体现的?
“医改是一道世界难题,涉及众多环节,触动各方利益,矛盾多,难度大。尤其是基本药物采购,是确保基层用药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供应及时、安全有效的关键,对促进医药产业优化重组和结构调整、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影响深远,更是触动药品从生产到流通到使用的全过程链条中各方利益的深层次变革。”副市长吴刚表示,药交所运行一年来,不但规范了药品流通秩序,而且在反腐倡廉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药交所董事长刘高清介绍,传统的医疗购销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生产企业与医院、患者信息不对等。譬如,一种药品出厂价只有2元钱,但是经过大区代理、片区代理、医药代表等多个环节才能达到医院及患者的手中,产生运输、公关等各种成本,最后到患者的手中,少则达到10多元,多则高达几十元,但患者根本不知他们拿到的药品器械究竟值多少钱。
“药品交易,就是对这种畸形的医药购销模式做手术。”刘高清介绍,通过药品交易所,医药生产企业直接将药品信息挂在网上,买家直接根据各个企业提供的信息,货比三家后购买所需要产品。在交易方式上,买卖双方在网上直接发生交易,直接将公关、提成、返点等中间环节消除。在药品价格控制方面,药交所采取价格双控制度,药交所参考全国多个省市药品招标采购价格,对交易药品制定入市价。今后,还将根据交易行情,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市场调节的合理的入市价。药企的挂牌价须低于入市价,防止药企虚高挂牌。同时,交易所拥有严格的支付结算制度,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货款统一结算,有效解决了拖欠、赖账等传统医疗环节中的顽疾。
多级代理、层层加价、人情公关等在流通环节中消失。医疗生产商挂牌价格是多少,医院进购的价格是多少,再到自己患者手中的价格是多少———在这个交易平台上,一查便知,完全处在社会大众的监督下。
市政府成立药品交易所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卫生、人力社保、发改委、食药监、物价、纠风等13个相关市级职能部门组成,共同履行监管职责,极大地保障了药交所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公正性与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及公信力,让买卖双方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交易。
焕发生机
成为国内医改的风向标
一年多来,药交所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据药交所董事长刘高清介绍,这种新型交易模式很快得到市场认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药品交易、交收配送、货款结算秩序良好,交易制度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越来越凸现。
首先,药交所实现了四个统一:统一进场交易。药交所平台的成功运行实现了全市非基本药物统一、集中进场交易;统一配送监管。
电子交易平台对所有发生的交易订单配送情况进行全程监管,确保药品48小时配送到位;统一支付结算。建立起全市集中统一结算平台和60天限时结算货款制度的严格实施;统一考核评价。对交易各方的考核评价和信息公开披露,会员履约诚信度和服务质量提高。
其次,药交所还取得了六大效果。第一,改善了流通秩序。电子挂牌交易实现流通环节扁平化,避免中间环节层层加价;第二,合理控制药价。建立开放竞争机制,减少中间环节,解决货款拖欠,加强医院采购行为监督以及实时公开信息等多种强有力措施,有效抑制了药价虚高,让药价理性回归;第三,促进行风建设。药品将交易主体、交易价格、交易过程、交易结果等信息全部公开,所有交易在大众的监督之下,真正实现阳光交易,有效遏制了药品购销中的腐败等不正之风;第四,提升监管效率。物价部门可随时监测药品价格,药监部门对每一笔交易药品的流向、质量可随时抽检,监察部门可及时对交易违规行为进行监控;第五,推动全市医改。药交所破除以药补医的旧机制,促使医院加强管理,促进完善补偿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有效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第六,优化资源配置。药交所积极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医药产业通过竞争、优胜劣汰,最终有利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利于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此外,药交所还实现了五大规范:规范市场准入。严把准入关,确保合法企业、合格药品进场交易,保证交易药品为安全可靠;规范交易秩序。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统一进入平台采购,严格落实交易规则制度;规范交易价格。药品交易入市价、挂牌价以及价格双控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规范了全市交易价格;规范配送交收。实施会员诚信考核办法,建立黑名单制和市场清退机制,切实提高了会员履约诚信度和服务质量;规范货款结算。实现统一限时结算,解决了过去长期拖欠货款情况。
“这种模式是革命性的,颠覆了传统采购方式,让医药交易越来越沐浴在阳光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葛延风调研时认为,重庆药交所创建的交易模式,是我国医改之路的风向标。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胡祖才调研时称,重庆药交所正在为国家医改积累经验,将对中国医改之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引领市场
2015年交易额1000亿元
“重庆药交所基本药物及医疗器械上线交易,在重庆药交所的发展史上又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去年12月29日,在基本药物及医疗器械电子挂牌交易鸣锣开市仪式上,黄奇帆认为,全市基本药物、医疗器械电子挂牌交易正式启动,是重庆药交所继全国首创非基本药物电子交易、探索药品流通新机制一年多来,再次提档升级,此举创新再一次开全国先河。
黄奇帆表示,药交所运行一年来,五大功能进一步彰显。即统一采购,抑制药品虚高价格,保障产品质量;减少中间环节,发挥反腐败功能;通过发挥市场调节功能,使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加快资金流动,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重庆打造内陆金融中心;推动重庆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药品生产基地,逐渐成为药品交易高地。
更可喜的是,2011年9月中旬,交易所申报的“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现代服务业领域科技项目《药品药材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
同时,市政府将交易所平台建设列为“十二五”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药交所董事长刘高清表示,药交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国市场、一流水平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发力,加快推动发展,依托重庆云计算打造综合性医药云电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真正实现药交所成为全国药品器械交易中心的目标。争取到2015年,实现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
接下来,药交所将不断深化和完善重庆模式,着力打造国内最优良的药品流通环境和秩序。积极拓展市场,扩大交易辐射区域,力争实现跨区域交易,在更高的平台、更大的范围进行探索实践,为打造健康重庆、全国医改积累丰富经验。
同时,加强药交所公共服务品牌建设,打造中国医药十佳专业网站———医药公信网,为交易各方和社会提供全方位的药品器械交易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