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中国医药企业营销高峰论坛在郑州举办,500多位业界人士济济一堂,以"涉过深水区、决胜在明天"为主题,围绕医药行业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对话。以下为嘉宾演讲内容精彩摘要。
工信部消费品司医药处王学恭
工信部消费品司医药处王学恭: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我们在制定"十二五"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和规划的主要内容。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已经做了一年多的时间,集合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智慧,包括在座的各位专家。规划分六个部分: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第一,规模效益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3%,增速提高3.8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1.9%,快于产值增长。说明整体医药工业的盈利能力"十一五"期间是在增长的。按照可比价算,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快于GDP和全国工业的平均增速。
第二,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1、过去几年中国家加大了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国务院印发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2008年启动"重大新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多项国家科技计划和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在医药领域投入约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入。
2、技术创新不断加强,企业主导建立了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比重和获取专利数量大幅增长。研发外包(CRO)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高品质的CRO融资。
3、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成果显著。自主创新药物:盐酸安妥沙星、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等。
第三,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内需求增长、出口稳健、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以及收购兼并的投入下,企业实力逐步做大。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从2005年的1家增加到2010年的10家。购并成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方式,中生集团、上海医工院并入国药集团、上药集团、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合并重组,华润重组。
第四,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医药成为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
第五,国际化步伐加快。
1、医药出口持续增长。2010年医药保健品出口额为397亿美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3.5%。保持化学原料药出口优势,在维生素、抗生素等大宗原料药基础上,他汀、沙坦类药物以及抗艾滋病药物等特色原料药成为新的出口优势产品。
2、医药生产加快与国际接轨。通过美国FDA检查和获得欧盟COS证书的化学原料药品种达到300多个。通过美国和欧盟以及WHO的CGMP认证的制剂企业2010年底增加到24个。
3、境外投资开始起步。
第六,其他方面。
1、利用外资水平提高。跨国医药公司在华新增投资约200亿元,其中研发投资近70亿元,有十余家企业在中国设立了全球或区域研发中心。在我国开展的新药研发与全球同步研究的产品增多,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申请和批准呈快速递增趋势。
2、重点区域加快发展。
3、药品应急能力增强。成功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全部用自产疫苗和抗病毒药物防控疫情。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全部应用自己国产的药物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也展示了我们的医药工业发展到相当的水平。
成绩是一方面,问题也非常多。首先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非常弱,研发投入低,研发强度只占销售收入1%左右,无法跟国外的专利医药公司15%的比重相比。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一些行业内关键性技术长期难以突破。
其次长期结构亟待升级。一些重大、多发性疾病药物和高端诊疗设备依赖进口。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小,药物制剂发展水平低,药物辅料和包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不足,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第三,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
第四,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第五,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齐二药、佰易等药品质量事件发生,企业质量意识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