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不断深化医改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的文章。
文章指出,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以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这些改革事关全局,是整个医改的重点难点,也是改革攻坚的主要方向,必须集中力量抓紧抓好。”
目前,新医改近三年的阶段性改革已经接近尾声,但改革取得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基本药物制度尽管已经实现了基层覆盖,但其
招标采购环节上存在问题不仅广为诟病,而且引发了医药行业一系列扭曲的现象。而公立医院的改革则进展迟缓,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记者获悉,正在起草制定当中的“十二五”医改专项规划,将应把这些问题作为重点。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务院在《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当中确定五项重点任务之一。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对两家生产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生产
企业做出了严厉的处罚,理由是两家企业垄断了该种药品在国内的销售。而同时有行业人士指出,因招标价格过低导致其它生产企业退出,也是形成垄断格局的重要因素。
因招标价格过低而致药企停产的状况已屡见不鲜,而这种价格的扭曲不仅表现在药品价格低于生产成本,而且也出现了中标价格过高而造成药价虚高的问题。导致这种药品价格扭曲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行政手段不适当的干预了药品定价的市场机制。
由于这种行政干预,而产生了“以省为单位药品集中采购所具有的垄断性采购属性。”一位参与国家医改政策设计的专家指出,“对于不断深化的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今年6月份,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成立,作为“十二五”医改专项规划的咨询智囊。据记者了解,在国务院当时印发给咨询专家的关于医改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的指导性文件当中,明确提到“重构药品流通体制”。
目前,“十二五”医改专项规划的起草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进入11月以来,国务院医改办连续举行两次会议,讨论并听取有关规划的研究和起草情况。
据记者了解,在会议举行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还亲自带队到南开大学听取关于“重构我国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专项课题研究的汇报。
构建多元办医格局
公立
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目前,公立医院床位数占全国医院床位总数的89%,门诊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均占总数的92%。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否成功,将直接关系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能否解决。
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徐恒秋不久前曾撰文指出,主要包括政府管办不分造成的医院地位不明确、现行按项目付费无法抑制医疗费用、药品和耗材支出比例过高,以及医保没有在控费和规范医疗行为上发挥作用等。
在这其中,管办不分则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症结所在。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就管办分开的模式进行了探索。但除成都以外,大多数地方的管办分开仍属于在卫生行政部门内部进行,甚至是由卫生局长直接兼任医管局长。
由于卫生行政部门既是监督管理部门,同时又是公立医院的“所有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医疗市场向民营资本的开放程度。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指出,卫生行政部门对于直属医院有意无意地加以偏袒,和公立医疗机构为了维护其垄断地位借助其上级政府部门的力量,竭力阻遏其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都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
李克强在文章中特别提到“抓紧清理和修订相关规章办法,消除政策障碍,实行同等待遇,加快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外在推力。同时,建立良性竞争机制,搞好医疗市场监管,保障多元办医健康发展。”
“考虑到近一段时间以来的背景,这一提法还是相当让人期待,”前述医改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