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产业网11月8日消息:
“中国的中医药产业根源在河南,潜力在南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有关部门对我市发展中医药产业大力支持,十分看好南阳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基础,十分看重南阳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对南阳中医药产业寄予厚望。
中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办好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我市从2002年起,通过每年举办一届医药节会的形式,大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宣传造势、扩大影响,多措并举接补链条、膨胀规模,通过医药节平台,联姻科研院所,联办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种植,加速了南阳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开发与研究,致力推动产业上档升级,使南阳中医药产业逐步构建起了中医药诊疗、保健、教学、种植、加工、营销、科研、文化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节会催生特色品牌
为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支持产业发展,世界范围内都在广泛关注,中医药正成为一种浪潮,发展前景广阔。但与国际上对中医药的需求和国内外发展较快地区相比,我市仍存在产业整体发展规划滞后、中医药产业发展实力不强、中药材种植水平偏低、人才队伍不足、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开发不够等问题。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我们怎么办?高规格、大规模举办的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为南阳扬名全国乃至世界医药界搭建了舞台。即将召开的第十届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明确了“通过节会平台,把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推动南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定位。尤其在活动的设置上,坚持做到与振兴中医药产业结合,与发展中医药事业结合,突出推动产业发展、突出与企业合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省卫生厅以及国内的专家学者对南阳举办张仲景医药节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南阳借助张仲景这一人文优势,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不仅可以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思想,加速南阳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南阳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快南阳中医药产业发展,进而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市场活跃、文化丰富、人心凝聚、振兴南阳经济的良好效果。
中医药是一个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的大产业,南阳中医药产业有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有医圣张仲景这个世界唯一的、南阳独有的、其他地区不可复制的品牌,优势比较明显。由此,我市确立了以节会为载体,充分利用南阳中医药产业的人文和资源优势,整合资源,接补链条,围绕“医、保、教、产、研、文”六位一体的发展格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把中医药产业纳入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通盘考虑,充分论证《南阳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着手筹建张仲景博物馆、张仲景国医学院,成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协调管理机构,通过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建设和举措,推动南阳中医药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的实施,南阳市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
南阳盛产中药材2356种,储量2.4亿公斤,有山茱萸、辛夷、丹参、桔梗、麦冬、天麻、杜仲、半夏等30多种地道药材。
现已建立了以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及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参、内乡黄姜、镇平杜仲、唐河栀子、邓州麦冬、社旗板蓝根为主体的十大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还有柴胡、二花、丹皮、银杏、五味子等二十多种中药材发展势头良好。其中,南召辛夷全国市场占有率为70%,西峡等县的山茱萸全国市场占有率为60%。西峡山茱萸、南召辛夷、方城裕丹参已通过国家原产地认证。规范化种植的中药材面积已有200万亩,年产值达23亿元,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在一些中药材集中的种植区,中药材收入已占到农民年均收入的50%以上。山茱萸年产量415万公斤,约占全国的60%,辛夷花年产量840万公斤,约占全国的70%。山茱萸、辛夷、裕丹参等4个中药材基地已获国家GAP认证和原产地保护认证。
从全市的药材种植来看,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并向纵深发展,种植模式由过去的自发分散为主,逐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集中连片种植转变;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不断深入,一批按GAP标准建设的基地正在逐步形成。随着中药材基地与境内外企业对接、联姻的不断深入,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加速了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标准化进程。
龙头企业迅速崛起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一批中药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涌现出了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中医药加工企业11家,年产值近30亿元,保健品企业19家,产值15亿元。
中医药已成为南阳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其龙头企业宛西制药在河南、安徽、福建等地建立了六大中药材基地,生产车间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主导产品六味地黄丸全国市场销量第一,并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浓缩丸生产基地,连续多年被认定为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中国中药企业50强。
中药企业的迅速崛起也带动了中药材基地的发展,促使中药材开发加工成效明显:南召辛夷基地成立龙头加工企业——南召华龙辛夷开发有限公司,并与河南大学药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河南中草药研究所等院校合作,对辛夷的规范化种植及辛夷油的提取等进行合作研究,产品远销东南亚。西峡以宛西制药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了30年不变的合同,使20万粮农变药农。方城裕丹参基地强力培育以裕丹开发服务中心、华丰药业有限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与上海紫兴药业集团、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签订了裕丹参生产供应基地和供货购销合同。唐河栀子基地与北京中商集团联合建立栀子色素加工厂年产值3.6亿元,惠及5万多农户。
当前,中医药产业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我们赶上了这么好的发展形势,必将抓住机遇,坚持传承、创新、改革和开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