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轮持续的高烧后,中药材价格终于开始向理性回归。
从中国中药协会信息监测平台可以看到,中药材价格指数自6月份出现近5个月以来的首次月环比下跌后,中药材行情正在持续大面积下调,尽管已进入传统的进补旺季,但市场出现旺季不旺的情形。
在中药材价格逐步回落的同时,不少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开始逐步走俏。“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的出现,为厂家与产地对接提供了平台,缩短了中间环节,也为中药材价格的回落奠定了基础。”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表示。
药企与产地对接
前一轮中药材价格的持续高企,曾令不少企业落入进退两难的尴尬。为确保产品质量和顺利生产,不少企业不得不舍近求远,绕开中间商,直接与产地对接,进行药材采购。
“除了药材价格本身的理性回归以外,中间环节的减少是中药材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贾海彬表示。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当前中药材价格指数已跌至今年的最低位,同时亦回落至去年同期的水平。
按照传统的贸易方式,一种药材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收购、销售、来回倒手等环节,少则8次转手,多则20多次,每个环节层层加价,而经历过多次转手后的中药材质量隐患也不少。因此,现在许多厂家不愿意和中间商打交道,而是与产地直接联系,进行产销对接。
据记者了解,实行产销对接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企业大量采购的常用或者道地药材,而且产地一般相对集中,如对浙贝需求较大的浙江康恩贝,在经历过持续近两年的涨价后,其所需要的浙贝基本上都是直接从产地购进;而对人参、西洋参、鹿茸等较为名贵的药材有大量采购需求的修正药业,更是如此,目前已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固定的订单交易模式。
产销对接除了为企业降低成本外,也断绝了炒家的销路,减少囤积居奇的温床,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药材价格。
事实上,除了成本因素外,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中药饮片监督管理的通知》也规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生产中药饮片必须以中药材为起始原料,并应尽量固定药材产地,这也为厂家与产地的直接对接作了政策上的定调。
而在当前中药生产厂家大量自建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的前提下,厂家与产地直接对接,使不少大宗药材实现了自给自足,因此,对药材中间商的依赖程度也大为减少。
据贾海彬介绍,近年来,中药材的中间环节交易正以每年20%的速度萎缩,而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政策的调控,今后中间环节的萎缩将更为明显。
电子商务热
一边是中药材价格的理性回落,一边是新兴中药材电子商务热。通过监测平台的建立,实现产销信息对接,理顺中药材流通价格,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现阶段,以信息流带动中药材物流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过多现成的经验。
正是基于这一信息缺口,不少经营企业纷纷投身其中,推出各种大大小小的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这些平台通常包括近期的热点品种跟踪、价格走势分析、供需信息等。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来,包括企业及相关协会新建立的各种中药材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已有十几个,一股中药材电子商务信息热正在逐步形成。广药集团旗下的采芝林药材公司、九州通、康美药业等大型中药材贸易公司几乎都已涉足中药材电子商务。而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中药材天地网依靠其信息优势,更是在多个药材集散地建立了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对此,广药集团副总经理施少斌表示,这是中药材贸易从会务经济向电子商务经济的过渡,通过各种电子商务平台,厂家可以采购到性价比较高且对成药质量有所保证的药材,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由于一种中成药往往需要十多种原药材,各种原辅料几乎都是全国采购,如果每样药材都直接与产地对接并不现实。因此,企业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依赖程度也颇高。”修正药业保健品公司策划部总监刘宝东坦言。
但目前出现的各种以提供信息服务为载体的电子商务平台,主体大多为利益方企业本身,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于志斌对此则有所顾虑,由于信息平台过多,而且每个信息交易平台的利益主体都直接参与交易,信息发布很难真正做到客观公立,可能会加剧药材炒作,扰乱药材正常价格。
“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真正、公立、客观的信息发布平台,是目前中药材流通的待解难题。”于志斌表示。据了解,目前商务部正在着手制定中药材信息监测平台,引导供求关系,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