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壮瑶医药的发展难以突破原有的模式,规模较小,速度较慢,难以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广西是中医药、民族医药的资源大省(区),但产业规模和效益与资源优势不匹配,管理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产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一、质量标准体系缺位
资料显示,广西药用资源的品种数量4623种,居全国第二位,有文献记载的民族药超2300种。但是国内市面上鲜有广西壮药、瑶药的影子,更别说“国字号”的壮瑶药。广西中医药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庞军指出:“目前,由于没有国家认可的行业质量标准,壮瑶医药的研发、生产和推广都受到阻碍,不能像藏药、维药一样,获批生产,创出品牌。”
二、亟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目前,中医药民族医药的管理体系比较分散,中医药管理局、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厅、农业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等都各管一部分,缺乏发展合力。同时,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现在只有6个人,市县绝大部分没有相应的机构,整个管理机构严重脱节。现行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亟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三、“老、小、散、单”的医药企业现状亟待扭转
目前,广西有一百余家医药企业,生产能力最大的是梧州中恒和桂林三金,年产值均在十亿以上,但大多数企业是三、五千万的规模,一些甚至只有单一品种,有的还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企业。广西医药企业亟需按照现代企业的发展规律不断整合。
业内人士认为,当务之急要集中力量研究和颁布壮药、瑶药的相关标准,由地方标准上升到行业标准,为推动壮药、瑶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法律保障。广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甘霖指出,广西需要整合中医药壮瑶医药优势资源,建立具有中医药诊疗优势、壮瑶医诊疗特色和现代诊疗设备支撑的自治区级壮瑶医医院,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庞军建议,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小组,来谋划、协调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发展。“希望未来的中医药管理局可以代表政府来形成一个综合的协调机制,市县也设立相应机构,以优化和协调各方力量,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
甘霖建议,提升中医药民族医药的结构和平台,以丰富独特的文化底蕴来带动市场空间的开拓、形成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健康产业链,传承创新彰显中医药尤其是壮瑶等民族医药特色的优秀文化,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名优产品、生态健康旅游为一体,打造一批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健康产业品牌。
为了加速民族医药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医药人才队伍是关键。甘霖指出,广西中医学院是培养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的重要学府,希望自治区党委政府支持广西中医学院开设壮医药和瑶医药专业,申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大学和新校区建设工作。同时,把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纳入自治区八桂学者、特聘专家、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博士后培养以及院士后备培养工程,扩大和加快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小高地。
近期,广西将出台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和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等政策,提出“311”发展新格局,即到2020年,形成特色优势突出、在全国及东盟有影响力的临床医疗、学科研究、人才培养三大体系,建设一个世界级药用植物园和一个千亿元产业,成为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交流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