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新药研发模式亟待转型 高通量药物筛选成重点
来源:-   2011-06-23 医药经济报   浏览:292   更新时间:2011年06月23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生意社6月23日讯 国际新药研发的现状是社会高度重视,但新药研发仍困难重重,研发速度并未加快,技术难度不断提高,新药研发模式亟待改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杜冠华教授在6月18日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国际新药创制发展论坛上表示,反向思考目前面临的研发困境,即可发现新药研发的转机。国内同样如此。   现实提出新要求   有业内人士在论坛上指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曾有部分中国药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完成原始积累成长起来。然而,当时的时代背景已很难再现,因此,必须寻找新的模式来实现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需求和规模效应。   生物医药产业是所有产业中研发投入最大、又较多受制于药品注册管理法和药品专利法的一个十分特殊的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和长周期等特点。过去10年,CRO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研发水平的提升,但在技术与产品创新上仍没有根本改变,跨国药企产品仍占据中国医疗市场利润的高端。   深圳市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鲁先平认为,改变以药养医体制、建立规范的临床用药和治疗途径,都是支撑产业转型的迫切需求。培养出具有独立科学研究精神的研究型临床医生,并且用制度的力量提升他们积极参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意愿,迫在眉睫。   核心在于转型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将是创新药物研发,从FDA历年批准的新药构成看,新分子体(NME)占据70%以上,新生物药成为药企申报的热门领域,2010年有20个NCE获FDA批准上市。   研究人士指出,在研发产品链建立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环节:一是优先与优化,即靶点和先导化合物选择与确定;二是在分子药理与毒理的预测下,进行早期综合评价及选择,提高开发的成功率;三是在转化医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指导下的患者分层。其中,靶点依然是此次国际新药创制发展论坛上被关注的焦点之一。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陈宇综教授指出,由于生命和疾病涉及到多基因、多通路、多途径的分子功能网络相互作用的过程,尤其是肿瘤、糖尿病、中枢神经等疾病受多基因网络调控,仅瞄准单一靶标不易有效抑制疾病。   在杜冠华看来,高通量药物筛选逐渐成为目前药物发现的重要模式之一。该模式符合药物发现的规律,是基于靶点的药物发现,技术已成熟,应用广泛。其具体评价,可以积累资料,形成资源,从而谋取长期发展积累。他表示,通过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研究,在理解疾病表型-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分析,来观察药物对病理网络的干预与影响,从而使所研发的新药更接近于疾病的实际情况,提高研发的成功率。   鲁先平也强调,随着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创新药物研发已经从泛泛合成,普遍筛选的简单模式,发展为分子机理研究靶点确认分子设计先导化合物合成药理研究早期评估相结合的围绕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优化、评估的崭新研究途径。同时,如何在药物研发早期及体外药理学研究阶段便对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开展临床有效性、潜在毒副性的有效预测,从而降低先导化合物后期研发风险,仍是新药创制者最关心的问题。(作者:李蕴明)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