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全球制药行业老大分拆大考 辉瑞或放弃规模
来源:-   2011-06-08 《英才》   浏览:440   更新时间:2011年06月09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生意社6月8日讯 5月20日,上海医药(02607.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亚洲最大之外,挂牌另一个亮点是:此次,辉瑞中国投资5000万美元,成为上海医药基础投资者中的一员。   在公众的印象中,有着162年历史的辉瑞,是全球制药行业的领军者。2010年,其销售收入达到678亿美元,甚至大于中国制药百强企业的当年总产值。但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似乎正有放弃以规模取胜的打算。   今年3月,美国投资公司伯恩斯坦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辉瑞制药可能会经过评估出售、拆分或直接剥离占据其678亿美元销售额中约320亿美元部分的资产,以重新转型为一家纯生物医药研发企业。   如果不是辉瑞制药的新任CEO Ian Read亲口所说,我们绝不相信辉瑞制药会这么认真地考虑拆分计划。伯恩斯坦的分析师将这一行动形容为极度勇敢。   不再强势   其实,在最近半个多世纪里,辉瑞曾经历过好几次转型。   早在1950年,辉瑞推出其公司历史上第一款原研新药土霉素,这成为了它从医药生产商向研发型企业演变的转折点。之后,即从1960年开始,辉瑞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蹉跎了30年。在这期间,它先后兼并了数十家生产非处方药和日用消费品的企业。直到上世纪的最后十年,辉瑞陆续卖掉了各种非药品业务,开始专注于生物制药领域。同时,不断加大新药研发投入。   但即便如此,开始转向的辉瑞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推出了如万艾可、络活喜等畅销药物,但尚不足以迅速做大企业规模。   好在,辉瑞在十年前找到了一条通过并购做大做强的发展之路。通过总额高达2222亿美元的8次大并购,十年中辉瑞得到了包括立普妥、西乐葆、乐瑞卡、沛儿等在内的一系列明星产品。   研发和并购,如何平衡与协调?针对这一问题,辉瑞制药中国区总裁吴晓滨如是说:研发并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   因此,以并购带动研发的做法成为了辉瑞独特的企业理念。   但是,随着情况的转变,收购、自主研发这两种道路的分歧,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辉瑞做出抉择。而立普妥等重磅产品的专利即将到期、新药研发又青黄不接的状况,或许正是促使辉瑞再一次启动转型的根本原因。   生物谷董事长张发宝告诉《英才》记者,目前,辉瑞的研发线上有118种药,其中正在注册的有9种,但这9个新药难以填补立普妥专利到期留下的空白。   Ian Read表示:我们是一家创新的生物制药公司,创新药品占了我们现在营收的85%。我们需要清楚这一点。为多元化而多元化并不会给股票带来溢价。对于去年12月刚上任的里德来说,将辉瑞重新转型为一家纯研发型药企,虽然冒险,但或许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   转型前后,收购的方式恐怕是最大的不同之处。过去,辉瑞的很多好产品都是整体收购来的。但今后继续走这条路存在一个问题:值得收购的好公司越来越少了,即使有,也不一定能收购得到。张发宝表示,现在看来,辉瑞已经开始逐渐用投资来取代一部分收购:可能辉瑞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完全采用大鱼吃小鱼式的强势收购战略了,而是改用更加温和的投资、参股,希望通过投资的方式去获得一定的回报。   照此逻辑,辉瑞此番参股上海医药,或许正是辉瑞新战略在中国实践中的最新体现。   为何投上海医药   与众多跨国企业的外籍中国区总裁不同,出生于中国东北的吴晓滨,虽然在德国度过了主要的求学生涯,但此后近20年在拜耳医药中国、惠氏中国的经历,让他对中国医药市场有着十分透彻的了解,与欧美趋于饱和的市场不同,辉瑞在中国有待开发的市场空白还有很多。   上海医药广阔的销售网络是辉瑞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在实验室中研发新药与促进患者获得这些药物,同等重要。说这番话时,吴晓滨并没有对《英才》记者掩盖自己对销售的重视。   业内人士也大多表示,像辉瑞这样的跨国药企们,在欧美市场已经很难获得高增长率了,但在中国,如果做得好,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   吴晓滨告诉《英才》记者:以高血压为例。目前中国的高血压患者多达2亿人,辉瑞有最好的降压药,但目前国内能用上辉瑞药的患者还只有很小的一部分。   大片空白的市场和一些药物的不可替代性,使得辉瑞中国十分重视销售网路的覆盖。   广阔的销售网络很重要,(投资)上海医药就是一个这方面的尝试。其实,在拥有自己独立的销售网络之外,我们和全国各大经销商都有合作,比如国药、广药。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吴晓滨明确表示,是否有深入基层的销售网络是辉瑞中国当前在选择中国合作伙伴时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   甚至,为了销售的深度,辉瑞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销售团队,专门负责县级医院的推广。但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我们觉得光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因此一直在积极寻求本土的战略伙伴。据悉,上海医药是辉瑞目前在中国市场最大的分销客户,二者的合作已有多年。   除了销售网络,拥有创新能力的仿制药企业也是吴晓滨感兴趣的对象,创新不一定是在新药方面,经营模式上的创新也很重要,包括是否能够快速仿制、形成新的剂型、保证疗效和质量这些都是创新能力。吴晓滨表示,辉瑞与仿制药企业的合作,目前已经有一些工作在进行。   对仿制药市场的信心来自于与印度的对比。从平均利润来看,占据仿制药8成市场份额的数千家中国仿制药厂的利润大多只能做到5%-10%,而印度仿制药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能达到40%-60%;从国际市场来看,印度药企保持着美国仿制药市场获批第一的位置,在2010年美国FDA批准的仿制药中,印度企业占据了1/3的数量,而中国至今没有一种成品制剂具备出口资格。   对此,吴晓滨表示:在仿制药方面做大做强,是非常适合中国本土药企的一条出路。中国完全有条件做成全球的仿制药大国,但目前还不是。(作者:罗影)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