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和全民医保制度的稳步推进,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打开了巨大的现实和想象空间。医药市场的迅速扩容,跨国药企“转移生产”带来的契机,市场秩序规范化程度的提高,使中国医药产业再次站在历史机遇面前:国家投入重金鼓励创新研发,扶持优质企业迅速成长,提高行业集中度,调整产品结构……从宏观上说,我们已经身处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是,在微观上,企业持续经营无疑面临不少实际问题和困难,原辅材料大幅上涨,药品制造成本大幅攀升,而药价却往往因为企业无法把握的因素不升反降……在这样的背景下,谋变成为众多医药企业必然的选择。
“穷则变,变则通”。全产业链就是医药企业给自己找到的一条变通之路。我们看到,近两年来,为缓解生产成本上涨压力,向上下游扩展几乎成为药企的共识。有的实力本就较强的企业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压缩每一分、每一厘成本。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经过市场经济的磨炼,大部分药企的经营水平和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为适应市场而调整经营模式对每个药企个体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当这种调整成为一种趋向,成为行业“集体行动”的时候,那一定是行业环境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仍处于“试验”阶段,还不能完全排除政策与行业对接错位的情况。事实上,身处政策影响度极高的医药行业,医药企业依靠改变经营模式等内生性手段摆脱困境的空间并不大。同时,资本也在医药行业翻云覆雨。在游资,信贷和地方政府追求区域经济发展的三方合谋中,医药行业成为资本的聚集地,上下游扩张,并购重组才来得那么冲动和迅猛。
在产业环境多变的新时期,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扬长避短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诚然,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全产业链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但也应该看到,行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比如以药养医等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各地药品招标采购当中事实上的低价导向,都与医药产业发展的价值趋向不相一致。这些问题显然不能通过建立和发展全产业链来解决。相反,企业如果对全产业链抱有过大希望,还会带来另一些问题,比如环保,比如内部管理和市场重点,还有治理结构。因此,构建全产业链这个“药方”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起作用,它不能包治百病。另外,通过重组行为构建全产业链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重组后企业必然要应对人员、资产和管理模式调整,文化融合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有关专家多次提醒我们,全产业链的最大价值是效率提高,而其前提是要做到资源优化配置。一句话,上下游“通吃”能否吃得通,值得业界深思。
精细化分工,专业化合作,注重协同效应是全球经济发展大势所趋。全产业链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国家和产业的发展,只有立足长远、胸怀大局,企业才能把握好自身的发展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