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药物仅有60多种
少年儿童需要适合其生理特征的药品帮助其摆脱病痛的困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3.67亿少年儿童,这意味着中国儿童药品市场实际容量巨大。仅以感冒发烧为例,0—12岁儿童年平均发病率为3.72次,按每次发病5天计算,如果每天服用3包感冒颗粒剂,总共就需要204.8亿包。据有关机构初步预测,中国儿童医药拥有至少500亿元的市场空间。
然而,国内数千家药厂中生产儿童药品的寥寥无几,而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能够自主开发儿童新药的专业药厂更是凤毛麟角。90%的市场份额被为数不多的外资企业瓜分。更令人担忧的是,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剂型,儿科医生靠经验用药,安全隐患巨大。不仅药品市场如此,在保健品领域,外资、合资企业也表现得非常强势。在儿童维生素市场,90%以上的份额都被惠氏、罗氏、施贵宝几大企业所占据。
去年3月,康芝药业在其《招股书》中写道:“一方面儿童药对安全要求特别高;另一方面,儿童用药市场本来应该是一个大市场,但是目前成人药品挤占了儿童用药市场,如果没有专门的销售渠道,通常的药品生产企业无法在这个市场取得很好的效益。”
据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告诉记者:“中国儿童药物的现状需要尽快改观,政府、企业、公众应当携手为儿童量身订制药物。”
据她介绍,在目前3000多种药物中,儿童药物大致有60种,但即便是这60种药物,也存在剂型单一、品种单调的问题。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监测表明,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高达4倍,中国每年死于不良用药的人中三分之一都是儿童。核心原因在于儿童“无药可用”,儿童不得不将成人用药进行减量服用,而儿童的药物代谢跟成人不同,其肝、肾等都在发育中,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个别企业喝到“头啖汤”
记者从采访调查中获悉,国内一些中药企业正在发力开拓儿童药市场,推出适应儿童使用的产品。从今年一季度相关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在儿童医药市场的渠道、口碑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已经喝到“头啖汤”。
山大华特控股子公司达因药业在今年一季度为公司的贡献度大增。公司一季报显示,以生产儿童补钙产品的达因药业的利润为1500万元,而去年同期仅为400万元。
据上海证券医药研究员赵冰介绍,从该公司的产品结构来看,伊可新占其销售收入的75%以上,其他二线产品还有盖笛欣、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伊可新是维生素AD滴剂,该药物为儿童保健药品,虽然市场上同类产品较多,但公司市场份额一直保持第一。
据中信证券行业研究员表示,该公司产品定位清晰,牢牢抓住儿科这一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同时,由于公司产品质量可靠、价廉物美,且以医院拉动药店销售的营销模式使产品在家长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推广开支。
该公司董秘范智胜向记者表示,达因生物的定位已经明确,将成为儿童保健和治疗领域的领军企业。未来公司将巩固渠道和口碑优势,并把原有优势产品进一步做大。
即便如此,独木难成林。虽然已有诸如康芝药业、山大华特等企业开始深耕儿童医药市场,但整个市场的发展仍需要更多企业的投入。
另外,在政府扶持方面,相关专家呼吁,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经验,从政策上积极扶持儿童用药生产企业。“包括给予制药企业研发儿童药物一定的市场保护期,促使制药企业积极进行儿童药物的临床研究。鼓励儿童药品生产企业之间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资源汇聚、资产增值,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另外,国家还可以采取发放贷款和奖励的方式给予儿童药物研究以支持,这样既增加了儿童药物研究的积极性,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少的困难,一举两得。”一位专家建议说。
“民生”中药材价格上涨基本药品高毛利时代终结?
每经记者黄志伟发自北京
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同时,各省药品招标仍接连传来价格降低的喜报。这种价格矛盾现象已经引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视。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深入开展基本药物的生产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复方丹参片等20个品种成为首批重点监督品种。
近日,党参、黄芪、麦冬、山茱萸等引领了新一波涨价潮。据药通网主编郑智文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党参、麦冬、黄芪的价格已经翻了不止一番。
和之前的涨价中药材品种不同,业内人士称此次涨价的都是“民生”中药材。其中,党参、黄芪等都属于用途广泛、用量大的药材。以党参为例,其属于食药两用的药材,是年销量超过3万吨的大品种。
郑智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5月份,党参的价格为每公斤15元左右,现在的价格为每公斤55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而麦冬的价格则是翻了一番,由去年同期的每公斤50元左右涨到现在的每公斤100元左右。
另一位中药材行业专家告诉记者,黄芪和山茱萸也是涨幅领先的品种。去年同期黄芪的价格为每公斤15元左右,今年价格就已经涨到30元。中药材天地网的统计显示,最近3个月,黄芪的价格同比上涨过半,在亳州中药材市场的价格从原先的17元涨到现在的27元。山茱萸价格则是从去年年初的每公斤十几元涨到现在的60元,价格曾一度达到80、90元。
高涨的药品价格已对下游产生压力。记者从云南一中医馆了解到,中药材价格上涨后,开同一副中药的价格比原来多5元以上,一周疗程下来比以前贵20元左右。
中成药一直都是物美价廉的典范。此番涨价凶猛的中药材也对基药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招标过程中价格倒挂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一位以中成药生产为主的药企相关人士表示,中药材价格平稳对企业来说比较有利,价格上涨对企业成本产生较大压力。
在国家和地方药监局的基药抽检中,不少中成药就因为不合格而被通报。国家药监局第三季度药品质量公告中,强力枇杷露、小柴胡颗粒等中成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偷工减料,含量不符合规定。
“药品高毛利的时代已经结束。”天津中央药业的市场总监蔺想成高呼,在目前的情况下,非独家品种的药品,尤其是基本药物,价格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企业要生存,必须改变之前的高毛利预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每日经济新闻)
药品流通结构调整仍有难度
5月5日,酝酿一年半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由商务部发布,由此在业内引起热烈反响。规划方向符合预期,企业规模扩张与行业集中度提升是主要目标。
《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形成1-3家销售规模超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公司,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3家过千亿的公司的诞生并无多大悬念。不出意外,国药集团今年就可达成这一目标,去年该集团就已经886亿元了;而排名之后的华润和上药销售规模差不多都不到400亿元,按照这两年年增长20%左右的速度到2015年也可以实现销售额破千亿的目标。“国药应该是没有什么悬念稳居首位,华润和上药则还会争第二的位置。”
其实医药流通环节的重组兼并早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那么在《纲要》出台之后,后一阶段的兼并重组和之前相比在规模、速度、方式等方面会有所不同吗?
提高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是《纲要》中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商务部将鼓励药品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合并、托管、参股和控股等多种方式做强做大,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经营,并将整合现有药品流通资源,引导一般中小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市场化途径并入大型药品流通企业。
“应该说《纲要》的出台对于行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北京和君医药产业研究中心李文明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之前轰轰烈烈的并购主要发生在大集团之间,而一些区域性的龙头则不少仍处于观望状态,对未来的发展不确定,此次《纲要》明确了提升行业集中度的目标,有利于这些区域龙头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兼并重组。
然而《规划》中仍提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和渐进的过程。从外部环境看,改革与药品流通有关的体制机制,涉及行业管理体制的完善和重大利益格局调整,其进展状况在本规划期内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仍需克服地方保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此,郭凡礼指出,这样来看,国内医药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和实现转型发展仍有一定难度。
例如,5年时间培养20家左右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这无疑将在各省医药流通龙头企业中诞生,但问题是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下,会更加偏向于本省的医药商业企业,这将成为“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阻碍。
此外,《纲要》强调“以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明确了药品流通行业发展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这被很多人看作是民营医药流通企业的一个利好。
但郭凡礼和李文明对此都未作更高的评价。
在郭凡礼看来,以九州通(600998)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其实处境比较尴尬,时至今日,仍然游离于大医院之外,没有办法进行实质性的突破。也就表明,事实上即使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这些企业的发展潜力依然没办法和国字号相比。
“在目前国内以药养医的体制下,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仍然受限于整个医药体制,这也是商务部提到的‘其进展状况在本规划期内存在一定程度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在目前国内医药市场格局下,如果政府可以铁碗改革现行的医药体制,那么医药流通市场化的目标也将更进一步。”郭凡礼指出。
(中国产经新闻报)
2011年“食品药品蓝皮书论坛”在沪召开
2011年5月11日—12日,由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支持,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主办,上海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上海浦东医疗器械贸易行业协会、上海市质量协会医药委员会协办的“食品药品蓝皮书论坛——上市后医疗器械产品安全研讨会”在上海美丽园龙都大酒店召开。来自国家食药监局政策法规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上海市食药监局、日本GS1研究开发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上海理工大学、北京医学信息研究所等政府机关、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一百多位领导、专家、代表出席了论坛。论坛由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徐徕主任主持。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蓝皮书主编唐民皓致开幕词,他指出,食品药品安全事关民生国计、行业发展,是监管部门、企业、社会都需要认真对待的大问题。本次蓝皮书论坛选取“上市后医疗器械产品安全”作为研讨主题,体现了监管部门监管思维的创新和转变,意义重大。
研讨会由主题演讲、专题研讨、小型讨论会等构成。参会专家学者们分别以医疗器械监管“十一五”回顾、“十二五”展望、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及对策、医疗器械安全与监管、医疗器械追溯制度等为主题做了演讲。专题研讨主要围绕“医疗器械安全监管技术与应用”、“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监管探索”从技术应用和监管政策两个层面对医疗器械安全监管领域新动态进行了深度讨论和交流。来自政府监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器械企业代表在论坛后出席了“推进上市后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小型讨论会”。
“食品药品蓝皮书论坛”依托上海市食品药品研究中心主持研撰并编辑出版的食品药品年度报告——《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蓝皮书),每年举办一次。食品药品蓝皮书以“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监管法律法规与政策”为主要关注点,集中关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逐年攀升。蓝皮书论坛以专题形式确定本年度集中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深度交流的方式参与讨论,搭建了食品药品行业交流互动的良好平台。研究中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做好蓝皮书研撰和蓝皮书论坛工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最大药品B2B电子交易平台落户长沙
在全洲药业集团办公大楼,一位药品供应商正在体验商康医药网的药品检索功能。龙莹摄
“坐在药店或是家中,打开电脑,搜索、支付,第二天,药品就直接送货上门了……”18日上午,我省首家平价药批网商康医药网(www.3kw.com.cn)B2B平台正式上线。现场,全洲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湖南商康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周求华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通过该平台,药店等药品零售机构可享受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药品流通成本将至少下降20%。”有业内人士指出,商康医药网的出现,或将宣告中国药品批发将迎来全新的平价时代。
据了解,商康医药网由全洲药业集团与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共同打造。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互联网交易资格证,在湖南省第一个拿到B2B“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牌照的企业,是第二代医药B2B电子商务平台。与第一代医药电子商务只单纯提供交易信息不同,商康医药网不仅为药品零售商和厂家之间提供直接交易信息,还提供交易担保、融资、24小时物流送货上门等服务,为医药制造企业和零售终端提供一站式医药电子商务服务,通过该网站,社区小药店也能从国际大品牌药厂直接进货,采购变得像“淘宝”一样轻松。
从厂家到全国总代理,到省代理,到地级市代理,再到县级医药公司,最后才到乡(镇)村一级的卫生院、诊所、零售药店。以往的医药流通模式中间环节太多,药品被逐层加价。
“单纯的电子商务,只是一种信息服务,商康医药网依托全洲药业的物流配送体系,变革管理手段与支付方式,是对药品销售体系的一种创新。”对于商康医药网的诞生,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女士如是评价。
(华声在线)
德邦证券:医药行业:医药板块回调积极寻找价值股
医药板块上周表现平平,整个板块涨幅为0.29%,跑输沪深300(0.42%)。在整个A股中,涨幅位于前列的是SW采掘(3.83%)、SW综合(3.30%)、SW房地产(3.05%);跌幅位于前列的是SW黑色金属(-2.89%)、SW家用电器(-0.55%)和SW信息服务(-0.08%)。
从医药子板块来看,医疗服务涨幅位列第一,达1.94%;医药商业涨幅1.21%,列第二;化学制剂涨幅0.49%,列第三;中药子板块出现回落,跌幅为-0.10%,为整个子板块的唯一一个跌幅子板块。
在个股方面涨幅居于前五的是翰宇药业(300199)(18.55%),浙江震元(000705)(12.82%),紫鑫药业(002118)(12.28%),ST东盛(600771)(11.93%),上海凯宝(300039)(8.96%);跌幅居前的前五位分别是江苏吴中(600200)(-8.61%),康恩贝(600572)(-8.54%),ST中源(600645)(-8.34%),仙琚制药(002332)(-8.16%),迪康药业(600466)(-7.07%)。
点评:
虽然上周医药板块跑输大盘,但我们认为是医药板块的暂时回调,医药板块的整体机会可能会于下半年到来,建议积极布局,寻找价值股。
从个股方面来看,还是出现轮动状态,涨的较高的股票出现下跌,下跌的较深的股票出现上涨,这种轮动在江苏吴中,迪康药业,ST中源这几只个股上表现尤为明显,这几只个股也是至今医药板块表现的较好的“明星股”。
翰宇药业作为一个新股,表现令人惊叹。公司一季度经营利润增加400%以上,公司产品受医保放量和新剂型上市的影响,主力产品胸腺五肽一季度销售收入翻番,增速明显快于可比企业;去氨加压素则受益于竞争对手因故停产而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超过50%;而其特色产品特利加压素的销售收入增幅更超过200%。公司2011年将有不俗的业绩,因此股价也受到市场青睐。
中信证券(600030):预计全年医药股将有较好收益
一季度行业收入增速放缓,盈利短期受累。医药行业2011年前2个月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10年为43%),毛利率同比下滑1.73个百分点,三项费用率均有所下降,税前利润率仅小幅下降。从分行业的税前利润增速看,中药饮片和卫生材料与医药用品制造表现最好(分别增长62和犯%);原料药和化学制剂分别增长16%和17%;其他子行业增速在20一30%。医药上市公司11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的合计利润增速为16%(10年为51%),低于医药行业1一3月22%的增速水平。
上市公司2010年利润同比增长20%。2010年108家医药上市公司(不包括商业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0%,而医药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其中增长超过30%的公司比重为46.09%。券商覆盖的医药企业低于市场预期8.75%,误差9.60%,业绩与预测差异在预测士10%范围内的比例为55.65%,可以认为,在去年底大部分公司的一致预期与实际业绩差距不大。
医药“十二五”规划将出台。据媒体报道,医药工业及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将在近期出台。“十二五”期间医药工业产值有望保持20%年增长,行业集中度将会提升,产业也将会得到优化,我们看好国内医药行业发展前景。
行业跑输大盘,估值低于历史平均水平。1一4月份医药行业下跌8.59%,位于跌幅榜前列,同期A股上涨1.96%。医药行业市盈率(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36.81倍,略低于历史平均(43.4倍),今年预测PE26倍。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幅度超预期,生产成本上涨导致企业盈利下降超预期。
投资策略:全年将有正收益,个股精选细化。前4个月受到药品降价政策影响,医药股表现不佳。目前估值低于历史平均水平,随着药品降价文件逐渐落实,行业规划政策出台,医药行业的估值有望上移,预计全年医药股将有较好收益。短期看,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l)近期新药有可能上市带来业绩弹性较大的公司:莱美药业(300006)、长春高新(000661)、翰宇药业;(2)产品销售放量较快的公司:中恒集团(600252)、天士力(600535);(3)估值有吸引力及弹性较大的公司:双鹤药业(600062)、康缘药业(600557)、仁和药业(000650)、华润三九(000999)。(中信证券研究部)
国泰君安:医药行业选股遵循三逻辑
预计到2011年中期,随着药品降价细则的靴子逐个落地,"十二五"规划等实质性利好政策的出台,医药公司盈利增长的确定性逐步提高,估值修复将得以确认,板块或将再次迎来整体性机会。建议前期配置较低的可以适当考虑加仓,布局优质品种;如果医药板块再次出现大的下调,更应坚定加仓的信心。
我们认为,在政府的大力投入下,2011年作为医改政策红利年的最后1年,行业的整体增速仍然值得乐观。预计今年行业增速将继续保持在22%-25%。
当前板块的估值水平绝对值不高,相对值不低。2011年27倍的行业动态市盈率,相比于行业22%-25%的增速,已经达到了一个合理范围,静态市盈率43倍,低于2005年来平均值52倍,医药板块泡沫应该是相对较少的一个。但从相对溢价率看,目前医药板块相对大盘溢价水平在117%,较历史均值93%仍处于较高水平。
二季度投资策略:基本面政策在二季度可能会越来越明确,我们相信在政策红利年的推动下,行业实现稳定增长是比较确定的事。当下应选择能回避政策性风险的公司,可以遵循3条逻辑选股:1、拥有单独定价优势:独家中药、创新化药。如云南白药(000538)、益佰制药(600594)、康缘药业、恒瑞医药(600276)、海正药业(600267);2、受益于相关政策的细分行业: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如上海医药(601607)、华东医药(000963)、鱼跃医疗(002223)、尚荣医疗(002551);3、拥有资源类品种的公司:品牌资源、中药材、原料药。如东阿阿胶(000423)、康美药业(600518)、海翔药业(002099)。(国泰君安)
长城证券:医药行业处于高速平稳运行态势关注7股
2011年1季报数据显示,医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和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1.1%和20.4%,行业处于高速平稳运行态势。
医疗器械、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品和医药商业子行业处于稳健高速增长阶段,传统化学原料药企业和医疗服务行业1季度表现不佳。11年下半年建议倾向配置医疗器械、中药和部分原料药企业。
医药行业目前仍面临两点政策利空:“安徽模式”招标在全国范围推广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抗生素和心血管用药最高零售价限价目录再次拉开降价序幕。我们对安徽模式招标持观望态度,而此轮降价虽然未结束,但我们判断对上市公司影响有限。建议下半年选择性地配置降价风险小的化学制剂药企业。
2011年1季报及2010年报个股分化明显,建议回避因原材料成本上升,药价限制的双重挤压下,业绩受到影响的公司,积极关注抗通胀+消费路线,精耕细作持续扩张的优质公司:康美药业、东阿阿胶;基本面好+管理层有释放业绩动力的人福医药(600079);受药品降价影响小,近期有看点的原料药龙头:海翔药业、海正药业;安全边际高的防守型之选:益佰制药、中新药业(600329)。
风险提示:大盘系统性风险加大、行业政策变化。(长城证券)
光大证券:医药行业维持“增持”评级重点关注4股
2010年医药行业收入增速19%,净利润增速22%:
2010年医药行业收入增速19%,同比上升了2.7个百分点;毛利率为31%,同比略微下降0.5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2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增速25%,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分行业看,2010年利润增速最快的是医疗服务行业,达到了48%,最慢的是医药商业为9%。中药板块、化学制剂、原料药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7%、23%、16%。
2011年医药行业一季度收入增长22%,净利润增长16%:
2011年1季度收入增长22%,增速提高,显示出目前医药行业景气度依然较高。
盈利增长16%,增速回落主要是去年基础较高,以及原料药行业盈利大幅下降所致。
相对较好的中成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盈利增长都在30%以上。
分行业看,表现最好的依然是医疗服务,净利润增速达到了4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更是达到了63%。原料药因为权重较大的东北制药(000597)和海普瑞(002399)出现了明显的业绩下滑而呈现负增长。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生物制药板块,主要受到了华兰生物(002007)和天坛生物(600161)的拖累。1季度中药、化学制剂和原料药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1%、21%和-1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增速分别为27%、15%和-17%。
预计2011年全行业收入增长20%,盈利增长25%:
我们预计医药行业在2011年盈利保持稳定增长,目前最大的不确定性依然是药品降价。相对看好的行业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中成药板块。
从估值看,2011年医药行业动态pe为27.5x,2011年保持25%增长,绝对估值处于合理位置。从相对估值看,医药相对大盘整体的溢价水平212%,依然处于高位。
从基金医药配置的数据分析,医药股标配为4%,2010年3季度配置最高点为9.5%,2010年4季度8.1%,2011年1季度回落到5.9%,我们预计2季度回落到4.5%,医药将回落到标配位置,基本到底。
从6个月的投资周期看,我们目前推荐4家公司,未来绝对收益超过25%:汤臣倍健(300146)(300146.SZ)、双鹤药业(600062.SH)、益佰制药(600594.SH)、科伦药业(002422)(002422.SZ)。(光大证券)
东方证券:医药商业领域集中度提升
事件:
商务部于今日出台“十二五”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分析了药品流通行业的现状和问题,对行业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规划纲要》明确了行业发展的“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是提高行业集中度,调整行业结构;二是发展药品现代流通和经营方式,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三是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加强行业信用建设;四是加强行业基础建设,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为实现《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保障《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商务部提出四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改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理论研究,培养人才队伍;三是发挥多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建立《规划纲要》的实施制度保障。
《规划纲要》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
我们的观点:
我国医药商业领域存在几方面的明显问题,集中度低,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管理水平、流通效率和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此外发达地区和城市药品流通企业过度集中,第三终端和基层的药品配送网络未能全面有效覆盖。此次《规划纲要》制定的立足点即是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提高行业集中度方面,《规划纲要》表示今后将鼓励药品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合并、托管、参股和控股等多种方式做强做大,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经营。推动实力强、管理规范、信誉度高的药品流通企业跨区域发展,形成以全国性、区域性骨干企业为主体的遍及城乡的药品流通体系。整合现有药品流通资源,引导一般中小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市场化途径并入大型药品流通企业。我们认为,在上述措施中,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推动区域药品流通企业的跨区域发展将直接决定了我国医药商业集中度提升的快慢度,是非常关键的限速步骤。
为积极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目标,《规划纲要》表示在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消以药补医的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周边药品零售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可率先探索医生负责门诊诊断,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的模式。加快赋予所有符合条件的药店处方药销售资格。支持零售连锁企业和其他具备条件的零售药店申请医保定点资格,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药店覆盖范围,逐步提高社会零售药店在药品终端市场上的销售比重。我们认为,如果这一措施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并逐步推广,零售药店在分销终端的话语权将明显增强,其投资价值有望得到重新审视。
预期相关上市公司,如上海医药(买入)、一致药业(000028)(增持)、华东医药(买入)、九州通(600998)(未评级)等有望充分受益于医药商业领域集中度提升的大浪潮,投资者可积极关注。(东方证券)
国元证劵:医药行业行业前景光明
通胀可能是贯穿全年的趋势,为此,我们的投资策略围绕抗通胀去选择投资标的将更显稳健。投资策略方面,我们选择受通胀影响小,或具有全产业链,较少受通胀传影响的防御品种,以及能够引领行业升级方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品种,重点推荐莱美药业、福安药业(300194)、尚荣医疗。(国元证券)
东方证券:山大华特达因药业有望发力成长
山大华特是山东大学控股的校办高科技投资企业,公司医药资产完全来自于控股50.4%的达因药业,2010年营业收入的64%和营业利润的82%来自于药品业务。2011年初达因药业的新厂区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山大华特让达因总经理增持达因股份实现激励作用,在儿童用药市场极为广阔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达因药业的成长速度值得期待,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理由:学术推广是核心竞争力。以达因药业的主打品种伊可新为例,公司营销体系的核心在于通过持续的学术营销使得医生逐步认可伊可新,从而更多的向消费者推荐这个品牌,而新生儿的父母对维生素AD补充剂(鱼肝油)的选择依赖于医生的建议,最终促成伊可新单品种2010年近2.7个亿的销售规模,为达因贡献75%的收入比例,在样本医院市场占据58%的市场份额。
产品成长策略:从医院向药店线延伸。达因药业在儿科的渠道优势已经树立起来,除伊可新外,已上市的二线品种包括盖迪欣、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已经能系统解决目前我国婴幼儿普遍缺乏维生素A及D、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问题。此外公司待上市的多为儿科常用治疗药物,预期公司正积极向儿童常见病用药领域扩展,进一步拓宽成长空间。
儿科OTC品种在医院获得消费者信赖后,可逐步转移到药店市场,这将显著扩大药品的成长空间。通过浏览公司论坛,我们注意到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在浙江杭州、辽宁抚顺、广东深圳、河北石家庄等地的消费者抱怨在药店买不到伊可新,这可能反映出伊可新在中小城市的覆盖度较低,潜在需求旺盛,此外第二大品种盖迪欣尚未开始在药店销售。达因药业从去年开始大规模扩充OTC团队,谋求开拓这一市场,我们预计2011-2012年伊可新和盖迪欣的增速分别可以达到20%和60%左右。
加大宣传力度有望解决发展瓶颈。通过终端调研了解到各种补充鱼肝油的食品或保健品是伊可新的主要竞争对手,这类产品可以为药店带来更高的提成,伊可新较低的价格可能难以引起药店推广的热情。另外伊可新在一线城市的认可度高达50%,而在中小城市比例降至32%,现有销售体系很难触及到更多终端。为此公司正积极筹备,预计公司将可能通过进行大规模广告宣传,从而引导更多消费者的自主购买。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1、2012、2013年每股收益为0.61元、0.86元、1.13元。2011年医药资产贡献0.497元EPS,给予2011年40倍市盈率,则安全价位在19.88元,其他资产给予中小板平均市盈率28倍计,则增添价值3.22元,合并得到公司合理价格为23元,首次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环保业务结算造成利润波动的风险、上市公司对达因控制力较弱
研究员:李淑花所属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山大华特:达因生物恢复增长,二氧化氯装置迎发展良机
达因生物一季报业绩超预期,全年发展前景看好
受销售模式调整及医改降价政策影响,达因生物10年一季度收入基数较低,导致一季报业绩超预期。全年将难以维持一季度的增速,但未来发展看好。随着新厂投入运行,预计伊可新收入增长有望达到20%,盖笛欣增速有望达到40%,达因全年将至少取得30%以上的同比增长。
大型二氧化氯装置是环保业务重要看点
为了寻求环保业务上的突破,公司成立了大型设备事业部,主要面向纸浆及印染漂白等项目,目前已有2-3个合同项目(每个约千万规模)。
在新国标要求下,造纸企业采用二氧化氯取代元素氯进行漂白成为必然的选择。由于公司在大型二氧化氯设备上的技术优势明显,预计未来几年该项业务有望保持50%以上的增速。
教育产业盈利状态将会持续
本次以土地使用权置换学校股权,既盘活了公司的存量资产,还换来了当地政府对学校的支持。预计卧龙学校未来的盈利状态将会保持稳定,有利于提高母公司的效益。
投资建议:
未来六个月内,给予“跑赢大市”评级
预计公司11年、12年实现每股收益为0.60元和0.78元,以5月11日收盘价19.20元计算,动态PE分别为31.99倍和24.50倍。公司业务横跨医药与环保两个领域,未来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性较大。2009-2010年度,公司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速,我们认为公司今年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给予“跑赢大市”评级。
研究员:赵冰所属机构: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国海证券:康芝药业调研报告:风雨彩虹照亮美好前程
尼美舒利风波逐渐散去一季度是公司的销售淡季,加之尼美舒利事件造成公司销售下滑以及危机公关费用激增,1季度净利润表现不代表全年。尼美舒利上市至今接近30年,期间风波不断,但最终都平稳度过,我们相信该产品不会退出国内市场。随着公司产能释放以及销售的回暖,二季度开始将有恢复性增长,下半年销售有望获得突破性增长。尼美舒利原来覆盖的相对低端市场,价格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因而,成本更低、产量更大的公司将具有竞争优势,随着时间的过去,瑞芝清完全能够在第三终端市场获得高速增长,并将进一步驶入大型医院抢占美林的市场份额。
新产品上市带来业绩多元化今年公司重点推广的品种是OTC渠道的小儿腹泻药度来林,公司邀请了范冰冰作为产品代言,从二季度开始大量投放电视广告。同时产能瓶颈也得到解决,度来林今年有望实现1个亿的销售金额。除了度来林外,其他产品如氨金黄敏、尼美舒利缓释片、伊曲康唑分散片以及委托经营的国瑞堂的大输液系列,今年都有望表现出色,短期内完全有希望扭转瑞芝清一品独大的局面,实现产品多元化,降低单一产品风险。
估值吸引力非常高,给予“买入”评级从市值法的角度去看,公司价值=现金(15亿)+st壳公司(15亿)+业务价值(10亿)。拥有强大营销能力的业务线以及多个儿童药品种的公司,业务价值只有10个亿,很明显存在低估。预计公司11/12年的EPS分别为0.52/1.07元,对应PE为37.73/18.42倍,动态PE估值同样具有吸引力。我们看好公司在第三终端上的优势以及营销运作能力,目前公司市值处于洼地,成长依旧可期,鉴于此,给予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研究员:黄秋菡所属机构:国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中金公司:康芝药业:尼美舒利事件导致业绩大幅下滑
2011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幅下降:
201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414万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放缓;净利润112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5%,对应每股收益0.11元。
评论:
尼美舒利重创公司业绩,未来有待改善。受媒体关于尼美舒利事件的报道影响,公司主要产品尼美舒利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下滑42%,从而拖累了公司整体销售收入的增长;为应对危机投入大量广告和公关费用,导致销售费用同比增加75%,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40%。另一方面,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18%,这是因为尼美舒利销售下降导致公司高毛利自产产品收入增长放缓,而低毛利代理产品收入大幅增加所致。
中西结合小儿腹泻解决方案有望成为未来新看点。针对信赖中成药的消费者,公司积极推出祥云药业的小儿腹泻散,结合西药儿童止泻产品度来林(鞣酸蛋白酵母散),形成以一中一西为主打产品的小儿腹泻解决方案,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今年一季度,度来林营业收入456万元,占总收入的7.11%,鉴于度来林的营销尚未全面展开,我们对其未来的销售情况持乐观态度。
2011年业绩展望、收入利润两重天。由于自有新品(度来林、氨金黄敏等)和代理品种大幅放量,预计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91%,未来将构建多个主打产品齐头并进的格局。
因危机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主要为广告等市场推广费用)大幅增加以及代理品种的低毛利率因素,预计2011年实现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6.9%。
估值与建议:
鉴于尼美舒利事件对于公司的影响仍需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消化,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将有所放缓,我们下调2011年和2012年盈利预测至0.74元和1.00元,目前股价对应2011年和2012年PE分别为32X和24X。我们维持“中性”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