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维生素C(VC)、新建青霉素工业盐、6-氨基青霉烷酸(6-APA)、化学法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7-ACA)等大宗原料药均被列入“限制类”。但是,各大巨头的扩产冲动仍然存在,并纷纷抢先上马新项目。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各大巨头企业投入巨资筹建大项目的开工以及陆续投产的消息不断传出。
2011年,
健康元已经公布将扩大产能,达到1800吨,联邦制药也明确将扩产1200吨,鲁抗
医药已经扩产900吨。此外,华北制药6-APA车间改造转产7-ACA已经完成,并将投入11亿元用于扩产,最终将达到3000吨产能。
“北京悦康药业也有2000吨的7-ACA项目计划,但考虑到目前的市场供应形势还未正式投产。”中国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慧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7-ACA的实际产能至少在8000吨以上,而按照2010年国内消耗和出口量来计算,7-ACA目前需求量仅在6000~6500吨左右。
而在VC领域,目前全球VC需求量约12万吨,其中中国出口超过10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90%.但由于国内
企业盲目扩大或新建产能,导致VC产能严重过剩,造成目前VC行业“把污染留在国内、把物美价廉的产品留在国外”的尴尬局面。
吴慧芳告诉记者,VC目前国内产能达20万吨,而全球实际市场需求只有约12万吨,国内近一半的产能是过剩的。
产能的急剧增加已影响到产品价格。记者了解到,在产能暴增的预期下,从去年10月开始,7-ACA国内售价及出口价格都出现暴跌,连续六个月价格下滑,至2011年3月价格在600~630元/吨左右。
而主要依靠出口的VC,根据中国医药
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分析,由于春节前外贸企业集中出口,部分企业压低价格刺激签单,导致重点监测的10个大宗原料药产品2月的平均价格同比下降22.95%,其中,权重较大的VC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34.83%.
对于这种现象,山东医药企业人士认为,主要是目前国内外下游制剂企业的“逢低吸入”行为所致,目前包括国内外的企业都判断,7-ACA的价格已经到了成本线,也相信已经到了最低水平。
但在下游制剂市场以及国际市场未见爆发的情况下,大宗原料药产能和产量的暴增,最终导致的就是企业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实际上,近年大宗原料药一直沿袭“涨价-扩产-价跌-减产-涨价”的发展轨迹。
记者获悉,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正在酝酿对VC准入门槛进行限制,同时将推出生产配额制。有分析师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企业的扩产行为,但长期来看,大宗原料药的新建项目仍需要严格的审批准入,让企业回归理性。(作者:钟可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