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局长空间》今天与读者见面了。作为本报为基层局长设置的话语阵地,本栏目将邀请地市及县局局长做主角,着重介绍基层局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做法及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思考、建议。希望基层局长们在自己的专有空间畅想、翱游,交流心得,展示才智。
——编辑部
□ 本报记者 王春梅
【 】
核心提示:在偏远地区的药品供应空白村推动设立便民药柜和流动药箱,解决“老、少、边、岛、渔”地区弱势人群的用药难问题,保证他们的用药安全。
人生格言: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参与
严格准入、定期巡查、加强宣传
以前,福州市连江县义洋村的农民有个头疼脑热,要么上山采点草药应急,要么翻山越岭到十几公里外的缪沿乡街上药店买药。如今,带着“绿十字”标识的便民药柜和流动药箱走进这些药品供应空白村,农民用药难问题迎刃而解。
福州市是如何消除药品供应空白村,保证农民用药方便、安全的?日前,福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吴兴发就此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参与
——破解“老、少、边、岛、渔”地区用药难题
记者:吴局长,请您介绍一下福州市农村药品市场的基本情况。
吴兴发:福州市缺医少药的“老、少、边、岛、渔”行政村主要分布在连江、罗源、闽侯、闽清、永泰、平潭这6个县。这些药品供应空白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常住人口偏少,村医纷纷弃医务工。由于没有经济效益,村里既建不起卫生所,也开不起药店。村民用药很不方便,游医药贩也有了可乘之机,用药安全存在隐患。
从2008年起,福州市以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在既无医又无药的行政村逐步设立了便民药柜、流动药箱,建立符合规定条件的药品农家店,力求使偏远地区群众也能和城区居民一样方便地购买到放心药。
记者:消除农村药品供应空白村的工作都有哪些部门参与,具体做法是什么?
吴兴发:这项工作按照“政府推动、药监引导、部门配合、企业参与、规范经营”的原则进行。在政府牵头推动下,涉及卫生、食品药品监管、财政等部门,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推进措施,主要做法包括:一是积极鼓励连锁公司向农村延伸供应点。二是设置便民药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医药空白点赠送药柜或首批药品。罗源、永泰、闽清等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筹措资金,分别购置便民药柜无偿提供给经营网点。三是充分利用卫生部门设置的流动药箱,以此解决偏远山村百姓用药难的问题。流动药箱是由卫生部门每月拨补资金,由乡镇卫生院派医生定期巡诊送药上门。四是鼓励支持村办卫生所。例如闽侯县廷坪乡积极鼓励各行政村设立村级卫生所,每设立一个村卫生所,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3000~5000元。
严格准入、定期巡查、加强宣传
——升级监管手段确保农民群众用药安全
记者:原来的空白村有了药品供应之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这些地区的监管措施有没有相应的调整?
吴兴发:如果对便民药柜或者流动药箱的监管不到位,同样可能出现超品种、超范围经营或过期失效药品不及时撤柜等问题。另外,农村药品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也容易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因此,我们严格准入条件,要求经营便民药柜人员必须具有初中文化、身体健康,并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在此基础上对便民药柜药品的购进、贮存、养护进行监督,检查购药渠道、经营范围等,并且规定巡查频率每年不少于两次。各县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用药特点和当地群众用药习惯,精心挑选30~60种质量安全稳定、村民常用惯用的乙类非处方药,作为便民药柜销售的主要品种,并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票据。
网络全覆盖、质量有保障、价格降三成
——三年不懈推进赢得各方满意
记者:经过三年的推进,消除农村药品供应空白村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吴兴发: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设立了便民药柜125个、流动药箱63个、新建立卫生所18个,全面消除了农村药品供应空白点,全市药品供应网络行政村覆盖面达到100%,“老、少、边、岛、渔”地区群众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收到了“农民满意、经营者满意、配送企业满意、监管部门满意、各级政府满意”的效果。
据统计,便民药柜和流动药箱的药品价格普遍比过去农村药品价格降低了30%以上,与城区常用药品价格基本持平,大大降低了广大农民的用药负担。由于“便民药柜”从业人员均为兼职,经营成本相对较低,利润基本上有保证。配送企业虽然在经济上收益微薄,但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树立了企业品牌,从长远来说,为将来扩大农村药品市场的占有率打下了基础。
今年福州市将大力发展农村药品区域直接配送,加快推进农村医疗机构药械管理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监管,探索建立以行政监管为主体、社会监督为补充、技术监督为支撑的城乡科学监管一体化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