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的实践者
从国企转制为股份公司,从销售中药到发展药膳餐饮,扩充非药品经营等思路,近年来业内已经看到四川德仁堂药业连锁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近日,记者又了解到,在成都市政府制定的《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7)中,德仁堂中医馆连锁化和德仁堂药膳养生餐饮连锁化已经被列入该市中医药产业的重点规划项目。当本报记者在德仁堂总部见到邹康禄这位连锁新掌门人时,逐渐领悟到这个西南老字号药店焕发生机的原因所在——在新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
从2001年德仁堂成立连锁公司开始,中医和中药就作为他们的一个特色,成为有别于其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当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时,邹康禄意识到,药品零售市场还会进一步被社区医疗分割,必须为自己寻找新的发展定位,重新“圈定”未来的药店顾客群。
德仁堂的员工都说邹康禄是个善于学习的老总。他性格开朗而温和,在执行力方面,总是率先垂范。虽然已经在德仁堂中药饮片公司工作多年,但他还一直保持着向同行学习、向先进者学习的热情。他对记者说得最多的就是,德仁堂的潜力还很大,需要创新,走出四川,走向全国。于是,他开始为德仁堂编织一个中医药全程健康产业运营商的梦想——充分发挥中医药结合的特色,把大健康做得更专业。因此他一直强调,中医发挥的是整体调理的作用,例如病前的养生调理、病后的康复调理;重症急性病一般都会去看西医。所以,运用中医药应侧重于慢性病、未病防治或者是病后康复。
在他看来,从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工开始,到中医的把脉诊疗,再到最后的康复保健调理,这是一个完整的健康产业链。应该在政策支持下,将药店和中医诊所的优势结合起来。未来,药店和中医坐堂医的结合是整个零售药店服务健康的一大特色,也是整个大健康产业中的药店机会所在。
“老字号更要找准定位”
记者:医药界的老字号品牌现在不多了,有些老字号因为缺乏创新,被市场淘汰了;有些因为不宣传,被历史遗忘了。在您看来,今天的德仁堂还有哪些潜力可以进一步挖掘?
邹康禄:全国各地都有不少百年老字号、百年老店,有一些为什么没能走到今天?我认为,原因在于过于抱住传统的东西不放,不懂得创新去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所以,他们被市场和消费者逐步淘汰。
这也正是德仁堂今天走上大健康的原因,顾客对药店的需求,已从以前的买药治疗到充分发挥便利性和专业性,再到今天治未病的预防、保健。在未来,大病仍然是医疗机构的市场。我一直讲要学会放弃,但很多老字号对自己未来的市场定位不是很清楚,药店不可能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所以,零售药店必须发挥自己的特色。比如,我们增加大健康的品类,我们发挥中医馆、特色理疗等的优势。
记者:目前四川德仁堂旗下有三个零售品牌,集团是如何定位的?有没有想过把这些品牌都统一,整合成一个品牌?
邹康禄:现在四川德仁堂集团旗下有三个零售品牌:一个是成都同仁堂,有270年历史,在四川有3家门店;一个是四川德仁堂连锁,在成都市区有160多家店,在省内其他地级市有200多家店,合计400多家;还有一个集团控股的泰三堂连锁,有300多家店(主要是加盟店),在成都市也有3家大店。我们的定位是——同仁堂做高端,德仁堂做中低端,泰三堂主要做低端市场。未来的发展,则会以德仁堂为主。
“大健康更应专业化”
记者:零售药店在面对新医改各项措施的压力时,都在应变,有的走上多元化道路,有的重点发展专业服务等。请问,您如何理解大健康的概念?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
邹康禄:在未来,低端市场会被国家扶持的社区卫生医疗所分割,所以,零售药店在销售药品以外,经营范围还应该扩大,即走大健康之路。但是,大健康也需要专业化的体现。我反对那种把药店做成杂货铺的多元化,以为药店什么都可以卖。药品主要是用来治疗的,那么对于治未病和康复这一块,也是药店可以做到的,还包括功能性食品、护理品等,这就是大健康。
也就是说,药店的大健康类要全,推荐和售后服务等要更专业。
记者:您说过,药店和中医坐堂医的结合是整个零售药店服务健康的特色。下一步,德仁堂在医与药结合这一块有什么动作?
邹康禄:在医与药的结合方面,中医馆和药膳餐都是健康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不会放弃,要发展成为连锁;中医馆的扩张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药膳餐也在不断改进。德仁堂的中医药发展已列入成都市政府发展中医药的规划中,未来,这二者应该都有更大的发展。
记者:德仁堂有没有想过走出四川,走向全国,有具体规划了吗?
邹康禄:是的,首先从北京开始,在北京打算开贵细中药店,在其他城市也打算开一些旗舰店,购物环境要好,服务专业到位。其实现阶段,德仁堂的产品已经销往全国,比如在云南、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已有德仁堂中药饮片专柜。
顾客对药店的需求,已从以前的买药治疗到充分发挥便利性和专业性,再到今天治未病的预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