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同仁堂跨界“药妆”
来源:-    浏览:715   更新时间:2011年03月3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药妆,就是药店里的化妆品,是从日本、法国等国家引入的概念。其界定包含三方面:一,安全性;二,有皮肤科学鉴定;三,在药店销售。据测算2010年,国内药妆市场容量为480亿人民币,薇姿,雅漾、理肤泉等国外品牌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份额,进入这个领域,同仁堂的对手很强势。

 

    作为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堂集团在200512月,与香港同兴集团合资成立了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同仁堂控股51%。虽然“药妆”概念提出不晚,但在宣传和实际动作上,同仁堂相对低调。药妆网直到2009年,公司才真正将“化妆品”生产作为战略重点来实施,之前2006年—2009年,开发的“化妆品”都作为药品的辅助产品来销售。2010年,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连续推出了三个系列化妆品,包括丽颜坊、同仁草本和伊妆,以及一些洗浴日化产品,以不含激素、色素、防腐剂、酒精,经过过敏测试为标准,真正发力“药妆”。

 

    外敷药品变身“药妆”

 

    郭萍是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董事,也是同仁堂跨界化妆品的主要操盘者。接手化妆品公司之前,身为同仁堂民安药业有限公司董事的郭萍,在药业经营中有十多年的历练。当同仁堂作出进军药妆的战略决策时,拥有多部门管理经验,熟悉化妆品市场的她成为新公司老板的不二人选。“借助同仁堂品牌进入药妆,药妆网实现品牌的延伸对同仁堂化妆品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郭萍看准了药妆市场的巨大商机和自身的资源优势,决心闯出一片新天地。

    同仁堂进入药妆是一种顺势而为。2000年,国家启动整顿中药保健药品工作,2004年起,“健字号”的药品不得在市场上流通,原有的一些“健字号”中药将重新申请“准”字文号。因此,同仁堂药业原来的用于治疗痤疮、青春痘、黄褐斑的内服外用的“药”因为“药准字号”的问题而面临停产的境遇。但是,药妆网多年来的销售情况显示,这些外用的药品疗效显著,较受大众欢迎,丢弃掉无疑是一种损失。为此,同仁堂化妆品公司应运而生,内服的作为药品仍在销售,外用的就转化为“妆字号”。当时,这些“妆字号”的外用品只是配合药品来销售,处于从属地位。

 

    通过四年的市场摸索,郭萍发现,稳健的销售成绩下,不断有经销商和消费者来询问是否有更多品类的药妆产品。一方面看到药妆市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收到市场需求的信号,于是,2009年同仁堂化妆品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将原先作“配角”的“化妆品”产品独立运作,进军“药妆”市场。

 

    品牌传承老字号带副品牌

 

    创建于清康熙8年的北京同仁堂,药妆网300多年的历程中,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以“修合天人见,存心有天知”自律,制药工艺精益求精,疗效显著,为海内外的消费者所承认。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