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是后人对古代药学家孙思邈的尊称,由于历史的久远,已经没有人对这位药王有直观的印象,只能从一些史书上了解这位药王。今天勾画的药王印象是蜀中的“药王”——安好义。在他的带领下,蜀中药业正以乘风破浪的气魄向百亿冲刺。百亿对于普药来说就意味着药品王国,他的掌门人正以个人魅力和魄力书写着现代版的“药王”传奇。
印象之“药王”:普药精做王者归来
“药王”是对古代医学家和药物学名家孙思邈的评价,但得此称号并非因为孙思邈卖了多少药,而是因为他对中药方剂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蜀中做现代中国的“药王”,也并非以药品销量作为主要衡量标准,而是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引领行业发展,创新性的生产技术改革对药品标准进行完善,对中医药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等为主要衡量标准。如同蜀中呼吁的“中成药绿色生产法”,就是从提高药品质量方面出发完善了中药制剂的生产标准,推动的是整个中药现代化科学发展的进程。因此,蜀中以“普药精做”为出发点,以“坚决不让不合格的原料进入生产流程,不让不合格的半成品进入下一道工序,不让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为全程控制理念,形成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从企业家的角度讲,做精产品、做好产品就已经是尽到其最大的社会责任了,然而安好义似乎并不满足于这点。“我的人生目标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未来应该把企业搞好,对中国药品的标准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使中国的药能更好的为老百姓作出更大的贡献。至于人生价值是留给社会来评价的,自己本身是小老百姓,干事是尽匹夫之责。”从2003年开始,安好义开始以其自己最朴实、最实际的方式四处奔走,他呼吁着许多人没有想到的问题:中药要由中国人自己来生产,中药现代化要中国人自己来实现,要用绿色生产法生产中药。
为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从最初的成立专门的科研部门,到2008年斥巨资拓建300亩的现代化中成药产业园区,从自主研究中成药丸剂改良到呼吁现代剂型更替传统剂型,安好义和蜀中药业一直在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安好义所推崇的“中成药低温提取、浓缩、干燥绿色生产法”受到极大的重视,2010版药典创新观点中终于看到了“绿色标准”的身影,至此,“绿色生产法”完成了其从企业标准到行业标准的漂亮转身。做企业的人都知道,做企业的最高境界就是做行业标准,毫无疑问蜀中制药已经做到这点。坚持普药精做,才能王者归来。
印象之“第三终端开拓者”:得终端得天下
产品不能只生产,还要懂得卖出去。现代快消品行业有个说法:得终端者,得天下。安好义深知其中的奥秘,也因为他的成功实践,被业内称为“第三终端开拓者”。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生产普药,面向农村及城市中下层收入群体”的市场定位,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策略,确定了“质优价低、造福百姓、循序渐进、逐步扩张、树立品牌、占领市场”的营销方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创建了“第三终端”理论,指导企业不断跨越发展。营销网络是产品销售的关键。公司在全国各个县级市场设立营销中心,负责县级区域内所有城乡终端的运作,形成立体营销网络。
目前,公司的营销网点遍布全国每一个县市,仅在河南省就有近400个业务员在负责终端开发和维护。安好义崇尚建立和谐的营销合作关系。坚持“宣传广、政策活、服务优、价格低”原则,实行“人情化服务、理智化办事”,以人品推销产品,以服务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充分调动广大医药经营者的积极性,深入推进市场拓展。
畅通物流渠道也是安好义重点建设板块。近年来,公司除了与原先几家大物流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外,又和国内各地区的快批物流企业签订了全面的合作协议和分销协议,不断拓宽物流渠道。企业和产品的品牌推广是保证产品快速销售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蜀中制药投入数千万(仅2009年就投入3000万元),在全国多个电视台及“中国医药报”等专业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取得了良好的广告宣传效果。其中,销量最大的阿莫西林胶囊占据了全国4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安好义的第三终端理论,经过多年的丰富和实践,已经让蜀中制药牢牢地掌握终端。
蜀中十年十问蜀中
一问2009:2009年对于蜀中意义非凡,首先请谈谈蜀中在2009年的表现,以及对2010年的展望。
2009年,蜀中制药最大的兴奋来自总体销售达到18亿。对于蜀中来说,现在考虑的不是产品的销路问题,而是原料的供给。虽然丹参片以及板蓝根的原料他还有千吨存货,但对市场向好的信心没法让他停止继续“收货”。事实上,像蜀中这样以规模效益取胜的企业,对原材料成本的把控更令安好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