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为“火车拖来的城市”的株洲,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突破,经济总量上实现“四个翻番”:GDP翻番,由2005年的521.6亿增加到1274.8亿元,增长1.4倍;财政收入翻番,由41.1亿元增加到130.9亿元,增长2.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1亿元增加到426.8亿元,增长1.4倍;固定资产投资翻番,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2亿元,增长2.6倍。
站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株洲市又提出了建设“智慧株洲、实力株洲、绿色株洲、幸福株洲”的目标。这“四个株洲”的内涵是什么,株洲又将从哪些方面发力,今年湖南省“两会”召开期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湖南省人大代表、株洲市市长王群。
实力株洲:推动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中国力量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株洲市综合实力稳居湖南省第二,在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中,也由第8位上升到第1位。“十二五”期间,株洲市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王群:“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两个基本建成、三个翻番、两个明显下降”,即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全市GDP、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
为顺利完成这一目标,我们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两型”理念、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务本求实的要求,转方式、促“两型”、保增长、惠民生,纵深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深入持久打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和旅游升温“三大战役”,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努力建设“四个株洲”,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新跨越:一是实施科教先导战略,建设智慧株洲。二是实施产业转型战略,建设实力株洲。三是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建设绿色株洲。四是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建设幸福株洲。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访美期间,中国铁道部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签署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转让备忘录,支持中国南车(8.48,-0.06,-0.70%)在美成立合资公司,将中国的高铁技术带到美国,此举将会对世界高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而在全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布局中,目前株洲排在第一位。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株洲如何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提升发展质量,构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王群:株洲曾是一个以重化工为主的城市,原来我市重化工业与新型工业之比达6∶1,而现在新型工业在全市工业体系中已占五成。可以说,我市已进入工业快速发展期。但是,如何在过去的产业基础上来构筑株洲新型产业,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5115”工程,支持南车株机公司、南车电机公司、株冶集团(15.41,0.53,3.56%)、株硬集团、北汽集团、中航南方等企业继续做大做强,真正成为具有强劲引领和带动力的旗舰企业。同时,突出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汽车千亿产业集群。推进八大特色专业园区建设,构筑工业高速发展的坚实平台。
落实“6+1+4”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炼、化工、食品加工、陶瓷、烟花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成“四城三基地”,即轨道科技城、航空城、汽车城、服饰城和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和健康食品产业基地,再造一个株洲工业。其中,到“十二五”末,要实现株洲轨道交通制造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让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成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中国力量。
绿色株洲:构建生态宜居家园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老工业基地,株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环境,使城市面貌一新,成为了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株洲正逐步甩掉“工业污染”的帽子,悄然转型。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区之一,在环境友好、绿色发展上株洲将如何率先破题?
王群:“十一五”期间,株洲城市建设成绩斐然,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其中, “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关停污染企业123家,拆除工业烟囱284根,新建污水处理厂7座,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由298天提高到350天,湘江株洲段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按照“人在林中、城在园中、路在景中”的目标,推进湘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三边”造林等项目建设,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抓好城区生态园林建设,增加城市绿化量,构建立体化的城市绿化系统,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同时,我们将继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治理工业污染源。加强“一江四港”综合治理。推进清水塘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彻底改变清水塘地区面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力度,倡导绿色消费,打造低碳示范城。推进城镇、农村治污工作,构建生态宜居家园。
智慧株洲: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源(11.68,-0.17,-1.43%)
中国经济时报:不久前株洲市政府发布公告,面向全国征集《“智慧株洲”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您能为我们解释一下“智慧株洲”包括哪些内涵?怎样建设“智慧株洲”?
王群: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怎么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率,这是政府决策高层急需考虑的问题。现在,株洲要从一个曾经的重化工污染城市向一个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转变,一定要站在智慧的高度来引领城市的发展方向。此次征集的规划,旨在建设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的新型形态城市。
具体而言,建设智慧株洲,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破题: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抓好科技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
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发展高等教育,统筹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建设教育强市。
实施信息应用工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速宽带城域网覆盖全市,推进“三网融合”,构建信息高速网络平台。
到2015年,我们要实现科技应用成果转化率提升到9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在全省建成教育强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达到中部地区同类城市一流;建立集城镇管理、市政建设、社会服务、人口控制、应急处理、维护稳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运用体系。
幸福株洲: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经济时报:近日,株洲城区空调公交车票价格再次下调,降幅近五成,这一举措让株洲市老百姓拍手叫好,也让广大群众切实分享到了近年株洲发展的成果。王市长,您能为我们描绘一下您心目中的“幸福株洲”吗?
王群: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未来五年,我们将着力构建“幸福株洲”,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一是实施收入倍增工程。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带动就业,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统筹机制,引导企业建立工资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劳动报酬。加强农民就业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是实施社保全覆盖工程。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打造“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构建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农村安居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
三是实施健康惠民工程。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均衡、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建立健全食品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城区医疗资源,组建各具特色的医疗联合体。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四是实施文化提升工程。抓好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市民享受更高品质的现代城市生活。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