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纳税突破5000万元的基地医药最大纳税大户湘北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又取得新成果,他们自主研制用于注射的新一代头孢类抗耐药菌新药,刚刚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至此,该公司已经拥有了三个抗耐药菌类新药。
公司今年仅依靠2006年和2008年相继实现产业化的青霉素类抗耐药菌新药和头孢类抗耐药菌新药等两个产品创新药,就实现产值3个亿,占了公司年产值的80%。一旦刚刚获批的这一新药实现产业化,公司的发展后劲将更加强劲。这是该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的佐证。据公司总经理陈维介绍,公司自成立后就特别注重科技创新,组建了包括博士生11人、硕士生20多人在内的88人的科研团队,还与中国医科大学、上海的药物科研所和中南大学药学院等开展密切合作,公司每年将利润的10%至12%投入到新药研制中。威尔曼只是众多自觉开展科技创新的基地企业之一。
实事上,在这里,注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一致行动。有统计表明,仅“十一五”的5年,基地企业共获批的1类、2类、3类新药的总数占全省80%以上;拥有专利(商标)数294项。其中,威尔曼的抗耐药菌新药技术获今年长沙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春光九汇的“中药超微技术”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继蒙公司的“治疗丙型肝炎新药松栀丸”和宏灏公司的“高血压基因官能分布和药物基因组学”先后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春光九汇、中药工程技术中心“厚朴、黄芩等中药提取物生产技术研究”以及农大动保“安全环保型中兽药研制”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6项生物技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在基地实施。目前,基地还有注射用头孢曲松舒巴坦钠、帕拉米韦、莫大菲尼等五十多种新药正在研发中。今年基地还被评为科技部的国家新药孵化基地。一个个科研成果,昭示的是基地研发的实力;一个个创新药物,蕴藏的是企业发展的后劲!而这众多科研成果的后面,无一不凝聚了基地管委会从决策层到一般员工的心血,无一不留下基地开展科技引导的痕迹。
基地管委会主任张贺文说:“基地企业的高速发展和创新药物不断涌现的事实,证明了一个永远的真理,那就是创新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眸基地的发展历程,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始终还是那几个字:创新,创新,还是创新。在我国,这些年,生物医药界人士有个普遍的痛,那就是我国医药企业的产品,直到现在仍然有80%是仿制国外品种。缺乏创新产品,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中国企业,不仅在国际竞争中永远处于被动境地,就是在国内,面对国外企业咄咄逼人的气势,也常常“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痛定思痛,10年前在基地刚刚启动时,创始人张贺文就给园区定下了几条“铁律”:园区建设必须高起点,入园企业须是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产品必须是创新产品。他的理想是把园区建成“湖南药谷”,成为三湘医药企业发展的“范本”和医药产业的创新基地,打造三湘医药的核心竞争力。张贺文的目光是那样的宽广和长远。但是,他知道,他的这些“美好理想”,并非“天方夜谭”。有着在省医药管理局工作经历的他,对湖南医药经济的状况了解颇深。湖南不仅有丰富的医药资源,有雄厚的医药科研研发实力,而且有诸多医药科研成果一直躺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柜子里。这一大批科研成果一旦转化,其发展后劲和前景都是非常惊人的。
“关键是要引导企业注重创新,重视研发,关注新药。”他们这样想,也这样做。虽然说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产品的开发源头,但基地并没有摔“包袱”,从立园的第一天起,基地就将自己与企业“捆”在一起: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组建专业化、高水平的服务团队,这是基地引导企业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要引导企业创新,首先必须有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服务团队,这也是由医药生物产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医药生物产业由于门槛高、专业性强,而一些投身产业的企业老板和经理们又不太熟悉专业技术,让很多投资商望而生畏。所以要想引导园区企业创新、开发新产品,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团队,来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专业化的队伍,才能有专业化的服务;专业化的服务,才能引来专业化的企业,产生专业化的效应。
决策层一开始就规定,园区管理机构人员必须由专业化的人员组成,这也成为这么多年来园区立园的一条准绳。事实证明了坚持这条准绳的正确性。现在园区管委会80%的人员都是专业人才,不少还是医药界、科研界的“精英”,其中还有四分之一的人员具有留学背景。这些专业人才提供的专业而优质的服务,越来越成为园区的品牌,赢得了企业的首肯和业界的赞誉。“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政务大厅里,最有特色、最吸引人的就是医药专业化服务中心。这个中心不仅能提供申领工商执照、报建审评等‘常规动作’的服务,还有独具特色的‘自选动作’:为企业提供医药认证、新药申报等专业指导,为投资者提供新药筛选、投资组合设计……”一位已在园区创办医药企业的老总深有感触地说,他以前是一名建筑老板,园区提供“量身定做”的专业化服务,让他感觉在这里投资放心、省心。3年前,这位医药方面的“门外汉”,就是冲着园区的专业化服务,才斗胆投资到这里办企业,目前他的企业已经从刚投产时的年产几百万,上升到了接近一亿元。
高起点建设创新平台。这是基地引导企业创新的另一重要举措。培育创新型企业,必须有一个好的创新平台。园区先后斥资3亿多元建起了湖南医药科技创业中心、湖南省实验动物中心、中南医药物流中心、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辅导中心、委托加工服务中心、湖南医药人才交流中心、湖南省检测分析中心等平台,在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都组建了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和机构,随时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化服务,形成了国内生物医药园区首屈一指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打造出独有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园区建起了11个公共实验室,其中3个正在申报国家工程中心。去年又建好药品安全评价中心。今年在省科技厅帮助下,动物实验中心已然建成,这也是湖南省唯一的一家动物实验中心。
过去,园区新药研发出来后,要进行的动物实验只能去国外
,成本非常高。动物实验中心建好后,湖南省的新药动物实验都可以到园内来完成了。11月12日上午,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科技数据库平台正式开通,这是基地专为基地各企业和科研人员打造的又一服务平台。据悉,基地数据库内容包括“中文数字化期刊、学术会议、论文、专利、成果、法规、中外标准、企业名录及产品目录、全球生物产业报告、外文文献”等类别,文献总记录数达5千多万条,并将在以后定期更新。平台的建立在基地构建起了庞大的科技情报体系,是一个容量庞大的电子图书馆,能基本满足基地企业科研工作对各类文献的查询需求,为企业研发、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随着这一科技服务平台的开通,基地的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备,服务平台更加完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为企业开展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建立产业和科技发展基金。这是基地引导企业创新的又一重大举措。
开展科技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于是从2006年起,基地相继启动了项目孵化资金、项目基金等,给予了引进的高科技人才以巨大支持。除了从资金上予以支持外,基地还购置了价格不菲的先进设备,液质连用、核磁共振等设备为项目的研发提供了支持。并先后与中美国际生物技术合作中心、德国柏林生物医药园园区、剑桥大学生命科技园、台湾生物技术协会等达成生物技术领域合作协议,密切的合作使基地在多个特色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保持了同步发展。科技创新促进了基地和企业超常发展。今年,基地实现年产值170多亿元,而5年前,这里的生产总值才50亿元,短短5年,增长了3倍,创出历史新高,纳税超过5000万的就有两家。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基地已形成九大特色产业群,包括:现代中药创新及特色中药产业群、高端原料药及制剂产业群、抗肿瘤药物产业群、药用辅料产业群、生物诊断试剂产业群、功能保健及食品产业群、生物蛋白质产业群、动物保健药产业群、电子信息产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