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原为中药材小三类品种,主要分布于广西、湖南、河南、广东、浙江、四川、安徽等地。目前,该品具备采收习惯的产区主要集中在广西平南、桂林、梧州一线和广东粤北、湖南湘南一带,多年来产量稳定于150吨~
250吨。近年来,随着
养生保健及食用需求增加,该品产量在
2008年产新后增长明显,一度达到近300吨。
近日,随着各产区葛花产新陆续结束,
2010年葛花产量较往年减少的大形势也渐趋明朗,几个主产区收购价格随之小幅上升。目前广西产区大花小花混装货收购价格为1
2元左右
(公斤价,下同),优质货价格为13元~14元,引起市场关注。
葛花缘何产新价升?该品行情是否将再现
2008年70元的高价呢?
众所周知,除入药外,葛花还是解酒护肝“第一药”
(该种功效尚无其他品种可以替代)。目前,以葛花为主要配料加工的成药、保健品种多达几十种,较为有名的是葛花胶囊、海王金樽等;而近年来,研究人员又发现葛花兼具降压、降血脂和预防脂肪肝等功效。葛花无副作用,口感舒适,使用方便,深受中老年朋友青睐。可以预见,随着“绿色保健”观念深入人心,葛花的需求市场仍将稳步增长。
目前,葛花主要以野生资源供应市场,虽然产地分布广泛,但多个产区不具备采收习惯。而葛花花期又短,产新集中,一旦过了采收期,再高价格也收不到货。作为花类品种,近10公斤鲜货才能加工出1公斤干花。一名工人一天只有2公斤左右的成品产出
(按产新前价格,工人收入约20元
/天,而在产区当建筑小工收入约为70元~80元
/天)。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
、收入渠道增加,农民采收葛花积极性显著下降。近期虽然收购价已升至12元以上,但据反映,广西平南等产地农民仍缺乏葛花采收积极性。
参照附图中葛花走势,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葛花当前的价格处于历史低位。2006年以前,该品行情一直在10元以下低位徘徊。2006年随着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到14元左右。但该价位仍未能刺激产区农民的采收积极性,遂在2007年产新开始该品价格就步步高升,直达2008年的70元以上的历史最高位。受高价格刺激,当年产新采收量大幅上升,价格也随之节节下滑,葛花一度成为当年十大“跳水”品种之一。低落行情从2008年底开始延续到2009年产新时,收购价曾一度低至6.8元的历史最低位。农民不愿上山采摘,当年新货产量不足百吨。而作为小三类品种,
企业又无库存习惯,需求只能靠产地及市场旧库存支撑,到今年9月产新时库存基本见底。今年9月,广西
、广东等葛花主产区连遭台风和暴雨的侵袭,花朵受影响明显,加上产新开盘价只有8.5元左右,新货难以收到,这也是造成今年新货价格越来越高的直接原因。
国内
药材价格普涨一年多,像葛花这种以野生资源供应市场而价格又低于劳动成本的品种已实在不多。随着多个家种品种或热点品种一轮又一轮升价,市场经营者逐步将目光转向风险较低的低价品种
、冷背品种或野生品种等,前期海金沙
、草决明等价格快速上升就足以说明这种趋势。葛花介于小品种和中等使用量品种之间,又具备产新集中
、盘面小等特点,开始受到市场关注当属正常。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葛花价格涨到14元时产新量依然缩减,并直接导致2008年葛花出现天价。而在通货膨胀、劳力成本增加、
中药材价格普涨的今天
,葛花当前12元的价位不能真实体现其应有价值。随着产新结束
,后市趋升是其价位的合理回归。如人气聚集
,则后市更可期待。只是相对大宗药材品种
,该品需求量仍然有限
,且2008年葛花行情高位跳水的经历也使曾经的参与者心有余悸。因此可以推断,葛花虽然后市看涨,但要想重现2008年的辉煌难度也不小。
(小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