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禹州处处张灯结彩,一派繁忙。伴随着10月26日禹州药交会的临近,投资2亿多元打造的全国最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华药城内,更是药香四溢,人流不息。
郑熙是一位专门经销人参和高丽参的东北客商,他说,每年10月26日他必来禹州,参加在这里举办的孙思邈国际医药文化节和中医药交易大会,通过禹州药市可以让他们企业实现销售1300多万元,几乎占到他们在全国市场总额的一半。
禹州素有“药都”的美誉,是我国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
史书记载,药王孙思邈长年在此采药行医,著书立说,死后埋葬在禹州,所以有“药王爷在禹州”之说。这里自唐朝开始便有了“药行街”,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了春、秋、冬三季定期药材交易会,出现“无街不药行、处处闻药香”的繁荣景象。
“把悠久的文化历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既是解决农民增收有效途径,也是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禹州市委书记蔡全发在深入调研后说,这也顺应了禹州市社会各界的呼吁和要求。
为此,禹州市提出了“以文化为核心,以基地为支撑,以市场为依托,以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思路,编制了中药材发展规划,在机构改革,人员一再精简的前提下,专门保留了负责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和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的中药材市场管理委员会和中药材生产办公室,并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挂帅,从组织、机制、人员等全方位为发展医药经济提供保障。
“禹州药市”,既是禹州市悠久中医药文化历史的载体,也是禹州市发展中医药产业依托。然而受现代网络、移动通讯和快捷交通的影响,“禹州药市”原来地处中原,行销全国的区域优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把“禹州药市”重新打造成全国中药行业的指挥棒和信息交汇中心,已经成为“禹州药市”能否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关键。为此,禹州市恢复了每年一度的“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节暨中国禹州中医药交易会”,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彰显地域特色,提高“禹州药市”的知名度和辐射力;为加快信息交流,指导中药材价格趋势,开办了“禹州中药材网”,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联合创办了《中国中药信息》杂志,实现了全国17家中药材信息共享;与移动公司合作,开通了中药材信息平台,及时向外发布药材交易信息。对药材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药商中积极开展“诚信经营”活动。与此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现代物流港建设,促进禹州成为中国大型的、先进的中药材集散地。目前,“禹州药市”已经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交易量从2002年的3亿元达到了目前的15亿元,位居全国药市第三。同时,正在加紧建设的华中中药材物流港和河南省万家中药材物流港2个中药材物流项目,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建成后年存储中药材30万吨,交易量超60万吨,交易额将达到45亿元。
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目的在于让广大群众从中受益,依托“禹州药市”引导农民更多的种植中药材已经成为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禹州市制定了“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市场导向,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发展思路,相继制定了中药材种植和生产的地方标准24个,中药标准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他们开展了对全市中药材资源进行了普查,建立了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区,又对药材品种资源进行考证,确立了30余种道地药材,实现了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等17种道地药材的原产地保护。在种植种植过程中,积极探索“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药材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模式,以“森源本草”和“春发菊业”两家企业为依托,组建了9个药材种植合作社,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目前按GAP标准的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其中建成了25个千亩以上种植基地、1个国家级杭白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及牛蒡、桔梗、杜仲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为提高中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他们加强了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择优录用50名大学生,委托河南农大等专业学校进行定向培养,组建了一支长期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建成了占地3200亩,集教学、实验、科研、科普、种植示范、品种选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河南省药用植物园”,使得科技对中医药产业的贡献率达到51%。禹州市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种植品种47个,年产值6亿元,农民人均增加收入500元。
拉长中药材深加工链条,增加药材附加值,禹州市充分发挥药王制药和中药饮片厂等龙头企业的作用,把传统中药的炮制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新办和改建中药生产加工企业3家,开发中成药片剂、丸剂、颗粒剂等达10个剂型、117个品种。国家保护品种“中风回春片”、“活血壮筋丹”畅销全国。其中“中风回春片”已被列入国家医保名录。原国有企业中药饮片厂通过资产重组改制,重新焕发了青春。它是全国44家饮片生产定点厂家之一,生产中药饮片1200多个规格和品种,其中“胆南星”填补了河南省的空白。与此同时,以优惠的措施和宽松的环境,吸引桂林“三金”、北京九源堂、杭州“春发”等知名药企到禹州市投资办企业,利用中药材提纯,开发药膳、药饮等形式,实现中药材就地转化15万吨。截止目前,全市中医药企业已经从原来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33家,年实现销售20多亿元,中药产业已经成为禹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