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出充满了传奇和悬念的大戏,在2010年5月粉墨登场。这场戏,以一个老套的“中国首富”概念拉开帷幕,围绕一个企业的上市历程进入高潮,期间,各种嘲讽、喧嚣、非议、吹捧、破灭渐次上演,直至曲终人散,新股破发“杯具”收场。
相比于以往“造首富”都以大功告成而结束不同的是,大多数人只猜到了开始,而没有猜到结尾。在这场饱受非议而又见怪不怪的上市事件中,一个并不算特别突出的企业突然一飞冲天,一个并不太资深的企业家要一跃成为中国首富,似乎暗合了中国企业通常对商业规则的颠覆和存在即合理的想象。然而,这样的想象最终被证明为是一场春梦,海普瑞的神话只维持了两天,便在社会及媒体的的一片质疑声中原形毕露,剩下的是被彻底套牢的机构和被众人非议的投行。
几年之前,西部矿业上市之时,也曾出现了万众吹捧的盛况,事后证明那不过是投行们精心编造的一个美丽的陷阱,历史似乎有着惊人的相似,“海普瑞局”扑朔迷离,而又耐人寻味。在这个“局”的背后:神话究竟为何而造?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动机?谁在说谎?谁在折腾?谁是利益的获得者?谁又是最终的买单人?
46岁的李锂属于那种在人堆中不太扎眼的人,宽厚的肩膀、立体的大脸、黑边的眼镜、齐平的寸头,很多人的描述中,这是一个更喜欢呆在实验室里一整天不出门的人,有点像大学里的教授。但这一次,他和他的海普瑞彻底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下,并且袒露无遗,猝不及防。
机构捧出新首富
李锂的故事是从2010年4月23日开始的。这天,深交所发布拟上市企业公告:深圳市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将登陆中小板,发行价每股定为148元。
“148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A股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最高发行价,这一价格意味着那些老牌的优质企业们也望尘莫及。作为海普瑞的实际控制人,李锂、李坦夫妇合计持有28803.7万股,有人据此计算,倘若上市,其身家将达到426.29亿元,而这将一举超过同在深圳市、身家396亿元的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不折不扣地成为中国内地的新首富。
相比于张近东、王传福、许家印等早已闻名遐迩的资深企业家,李锂是低调的,甚至在大多数时候都不为人知;相比于前者的企业通常遍布海内外、产业规模动辄数百亿而言,海普瑞又是渺小的,不仅公司偏安于深圳南山区的一个小角,其固定资产看起来也不过三栋不大不小的办公楼。同样,令人不服气的还有,海普瑞年销售额不过20亿元,充其量算是一个一般规模的企业;人们还发现,海普瑞的利润来源几乎全部系于一个名叫肝素钠的原料药上,其利润99%来源于此。凭借一个单一的产品包打天下,并超越国内众多的老牌企业家们一飞冲天地坐上首富的宝座,这样的故事很显然缺乏说服力——李锂有什么资格成为首富?!
争议和质疑从海普瑞发行价宣布之日起便甚嚣尘上,这次,媒体并没有为这个“优质、盈利能力强、高科技”的企业摇旗呐喊。某网站随即做出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网民认为海普瑞的发行价“高得离谱”。因为围绕海普瑞上市、冻结资金将达到4886亿元,即便按照最低500股一手来计算,申购门槛最低也将达到7.4万元。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然而机构们对这支新股从一开始便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
海普瑞之前在深圳、上海路演时,众多机构投资者蜂拥而至。最看好海普瑞的国泰君安认为,该公司将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产能释放,考虑公司的成长性,且创业板医药公司目前10年PE(市盈率)波动在50倍至70倍,预计市场会给予公司2010年50倍至60倍的PE,上市首日价格区间为160元至191元。有机构更令人咋舌,报价达到了最高的250元,报价超过200元的机构也俯拾皆是。
华夏基金王亚伟的出现无疑更加重了这种推高的筹码,这位从未有过败绩、号称“史上最牛基金经理”站出来公然表态:“很少见到这么好的医药企业。”溢美之词之后,海普瑞更加名震江湖,“神坛”开始向高处逐渐搭建。
数据显示,保荐机构中投证券收到了133家询价机构统一申报的373家配售对象的初步询价申报,机构的超额认购高达95倍(更多新闻来源E路有你)。为申购这只中小板公司股票,动用资金超过10亿元的机构竟然达到了47家。王亚伟也率领华夏系共8只基金积极参与网下申购,在所有基金中排名第一。其有效申购总额达到了3800万股,这意味着至少需要56亿元来参与这只中小板新股的申购。
在这场新股抢购的运动中,总共有23个券商自营账户获得了配售,而动用10亿元以上申购的券商也比比皆是。所有券商中,国都证券对海普瑞的估值最为谨慎,一度认为合理股价的上限为76.5元,不过国都证券终究没能耐住寂寞,依然动用了近12亿元申购。
出于稳妥和审慎的立场,证监会最终将发行价格定在了148元——但这并不能阻止海普瑞的狂热格局。
5月6日,海普瑞在万众瞩目下千呼万唤始出来,开盘10分钟后股价即摸高至180元。上市当日,股价收于175.17元,上涨27.17元,涨幅达18.36%,新首富就此诞生。上市见面会上,身价541亿元的李锂春风得意,他左右逢源,有些官话地声称:“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格局。
创业故事无传奇
公开的资料显示,李锂及其夫人李坦都出生于1964年,两人同就读于成都科技大学(后被并入四川大学)化学系,1987年7月毕业。
毕业后,李锂被分到成都肉联厂。肉联厂是典型的国营企业,计划经济时代,全成都的生猪都在这里屠宰。因为有丰富原材料,肉联厂成立了四个关联的分支企业,其中也包括生化制药厂。
制药厂的肝素钠是主打产品,当时技术已非常成熟。当年国内有50家做肝素钠的企业可直接出口,成都有两家,其中就有生化制药厂。肝素钠的技术,在当时已不是什么秘密,也没引起太多人的兴趣。
李锂当时在生化制药厂所属研究所工作,而胆红素正走红,该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液疾病,各路人马都在炒作。在此期间,参加工作一年左右的李锂向药厂提交了一个报告,称他可将胆红素提纯到标准级,使其达到国家标准值。
因为一纸建议,李锂被破格提升为生化研究所所长。相对于其他员工而言,由于涉及到一些技术工艺等敏感问题,李锂的工作较为保密。标准品经厂长同意后直接送往国家相关检测机构送检,实验期间,所需原材料也由厂里尽可能地购买。
李锂离开肉联厂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李锂并没有在胆红素研究方面做出贡献,相反,他携带厂里的10万元原材料款不翼而飞,至此在人生履历上留下了不够光彩的一页;另一种说法是,李锂当时的胆红素提纯技术,已在国际上领先,他为此还获得了四川科技进步二等奖,不过“成果全部属于单位。”
1992年,李锂和李坦两人双双辞职,并进入重庆通达公司开始创业。
通达生物主要从事从猪小肠中提取肝素钠的业务,彼时,在全国类似的中小厂家有500余家。李锂一度找到当时在重庆小有名气的陪都药业董事长唐良平寻求合作,由通达生物提供技术和原料,陪都药业提供厂房和设备,双方共同生产肝素钠原料药。
不过唐良平拒绝了。肝素钠本是用来制作抗凝血药物的,后来在上世纪80年代时发现对肝炎有很好的疗效。虽然号称可以达到70%以上的疗效,但后来经临床大批试验后,发现疗效还不到30%。唐不太看好该项目。
通达生物并没有给李锂的人生带来多大的改变,相反,股东间的纠葛和理不清的产权纠纷让其萌生去意。
1998年4月,他在深圳注册成立了海普瑞,注册资本为200万元。这是一家典型的“单干式”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李锂、李坦夫妇,二人分别任海普瑞董事长及董事、副总经理,而公司董事、总经理单宇是李坦的哥哥,其业务依旧是肝素钠。
在深圳,这样的公司只能用多如牛毛来形容,早期的海普瑞也一直是缺钱的。1998年9月,李锂遇到了其人生的伯乐,即深圳源政投资的杨向阳。1997年,杨向阳因为自己投资做生物治疗癌症的新药研发而失败,此后,踏上了投资生物医药之路,成为深圳早期的PE(私募投资)之一。当年11月,源政投资向海普瑞投入600万元,与原股东一起增资扩股,使该公司增资到2000万元,源政投资占30%的股权。2000年,海普瑞开始盈利,并获得深圳高新技术税收优惠政策。
或许是受早年创业股东间纷争困扰所启发,或许有着其他深层次的考虑,搞科研出身的李锂及其海普瑞,也开始变得有些复杂和缭乱。其间又经历数次股权转让和更名,到2007年8月,这家名为海普瑞药业的公司股权由乐仁科技、金田土科技、水滴石穿科技和飞来石科技等科技公司持有。一堆莫名其妙的“科技”公司背后,还是李锂夫妇和单宇三人持股。
不过,海普瑞的主营业务,一直在肝素钠领域深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