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采购药材有一定的周期,大部分中成药企业今年一季度使用的药材仍是去年下半年药材整体涨价之前所采购的,因此,药材价格上涨引发的生产成本增加在一季度还不是很明显,但进入二季度以后,这种压力就会明显释放出来。
近段时间,关于中药材涨价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
实际上,如此之高的媒体关注度,并未给中成药行业带来什么实质利好。有中成药企业人士甚至向笔者坦言,“但愿媒体不要再关注药材涨价为妙”,因为媒体越是“炒作”,引起的关注度就越高,间接地催高了游资对于药材的兴趣与投资热情,所谓“越关注,价越高”。
虽然上述人士所言夸大了媒体报道的“蝴蝶效应”,但从某种角度看,也有其合理性。事实上,游资进入稀有中药材炒作的可能性并非没有。一方面,我国中药材价格10年来上涨大趋势仍在,带有刚性色彩;另一方面,气候灾害
、流感疫情等不可预见因素也给了游资炒作腾挪的空间。但中药材不宜长期保存
,其炒作带有季节周期性
,且整个市场容量并不大
,大宗游资进驻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不过
,小幅游资进驻药材交易并不是今天笔者讨论的重点。眼下
,中药材涨价对中成药生产成本的影响正在体现,让中成药企业头疼不已。而且,由于中成药企业采购药材有一定的周期,大部分中成药企业今年一季度使用的药材仍是去年下半年药材整体涨价之前所采购的,因此,药材价格上涨引发的生产成本增加在一季度还不是很明显,但进入二季度以后,这种压力就会明显释放出来。康缘药业某人士就告诉笔者,“高成本原料的压力要到二三季度才释放出来。在生产量相同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采购原料的费用会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上千万元。”据了解,三七和金银花分别是康缘药业主打产品散结镇痛胶囊和热毒宁注射液的主要原料,三七的收购价从去年的不足百元上涨到目前的500多元
/公斤,而金银花也从去年70~80元
/公斤的水平上升到目前的400多元
/公斤。
以另一中成药大宗品种三七为例。
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医疗机构版)》中,三七胶囊
(片)
、血栓通注射液等三七及含三七的复方制剂共10个品种被收录,占中成药10
2个品种的近10%,骨伤科用药8个品种中有5个配方含有三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用三七做原料的中成
药品种逾300个,生产厂家达1000余家,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中药生产
企业。像云南白药
、片仔癀
、复方丹参滴丸等知名中药都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因此,三七价格的上涨对国内主要中药生产企业将带来不小的直接影响。
众所周知,目前绝大部分中成药为普药,接受国家发改委的政府定价,企业无法自行确定最高零售价,自行调整供货价更非易事。一直以来,
药材涨价引发生产成本增加,但零售价格却不能因此提高的行业现状让中成药企业很受伤。
尽管如此,由于行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与基础,面对难题,中成药企业也不是一筹莫展。综观各大中成药企业的应对之道,手段不外乎三种:
一是大建药材种植基地。其中的典型为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该公司今年3月先后在云南建立三七种植基地,在黑龙江建立板蓝根GAP种植基地。建立药材种植基地一方面可与种植基地形成相对稳定的交易价格,另一方面则可以保障药材的供应量以及质量的稳定性。
二是内控企业成本,减少其他开支。以康缘药业为例,一方面正加强内部管理
、细化生产过程节能降耗,在确保
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产品成本,缓解原
辅料涨价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则压缩不必要的销售费用,以此部分缓解成本上升的压力。
三是凭借新医改东风,加大销售,通过销售额的提高来缓解成本增加的压力。仍以康缘药业为例,该公司除主打品种热毒宁外,金振口服液和散结镇痛胶囊也进入新版医保目录,销售量的提升有望带来销售额和利润的上升,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带来的风险。另外,丽珠集团的主打品种参芪扶正注射液拓宽了适应症,也有望通过销售量的提升来缓解高成本原料带来的压力。
不过,上述途径都是中成药企业不得已而从内部消化成本压力的表现。从行业看来,政府如能根据药材涨价的实际情况,对相关中成药品种的零售价作出调整,或者设置相关中成药价格的浮动机制,则再好不过。毕竟,中药产业是中国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中药产业,需要国家各项政策的大力扶持。
(钟可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