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凤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他认识到职业病与中毒性疾病是临床工作的边缘学科,医学科普宣传少之又少。医学和社会层面对于该学科缺乏足够了解,职业病与中毒性疾病患者常常得不到合理的诊断与治疗;虽然在社会公众受损害的总体比例有限,且常常是综合素质较低、政治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但是受累者的无望是百分之百。
2008年9月,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被披露,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响。尤其是家有婴幼儿的人群,急于了解三聚氰胺到底能够给人体造成怎样的伤害。作为从事中毒医学的专业人员,在媒体做出各种猜测和推断报道的背景条件下,有能力迅速给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答案。郝凤桐从三聚氰胺毒性解读开始,意识到博客的广大受众,可能从自己的努力,取得切实的帮助。一个医生,在诊室和病房之外,还可能为患者服务,感受到一种意外的喜悦和满足。
在以后的日子里,郝凤桐关注着国内外职业病与中毒性疾病领域的各种突发事件,适时地以博客的形式阐述观点和科学常识,与广大网友互动,为我国职业病与中毒性疾病的科学普及,默默做出一砖一瓦的堆砌。
2009年7月,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使人们开始聚焦我国的职业病发病现状、职业病患者现状、职业病诊断现状和职业病管理现状。“开胸验肺”事件的广泛社会代表性,不仅需要人们出自关爱、憎恨等本能的表达,这种表达在特殊背景条件下被迅速倍增;更需要理性的分析与解读。临床医生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于周围环境升温时所能表现出的理性与沉稳。在郝凤桐先后数篇涉及“开胸验肺”与职业病诊断管理的博文中,能够看到一名职业病医生的成熟。这种成熟的解答,使得关心这件事的人们,能够更理性、更深层次地看待“开胸验肺”事件的复杂社会背景因素。当普通民众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官员都看到问题之所在时,才有可能将这件事变为一种社会进步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