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日前联合下发《改革
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提出了
医药价格改革近期和长期目标,由于涉及“降低药价、提高诊费”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些患者担心:诊费提高后,药价能不能同步下降?怎么避免“过度诊疗”?针对人们关心的问题,记者请权威专家和业内人士进行了分析点评。
诊费提高,药价能否同步下降?
《意见》提出,进一步降低偏高的药品价格,适当提高临床必需的廉价药品价格;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
“提高诊费”已箭在弦上,而虚高的药价能否降下来?这次改革提出,政府制定药品价格应遵循“补偿成本、合理盈利、反映供求”的基本原则。逐步降低政府指导价药品的流通差价率,逐步取消公立医院销售药品加成。
“这次改革降低药价的意图比较明显。”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分析,原来一种药品出厂价10元,卖到患者手中可能涨到了100元,主要是流通环节和医院“以药养医”推高了药价。这次改革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套,公立医院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省级集中
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逐步降低流通差价和取消医院加成,从总体上看,药品价格会有一定幅度下降。
药品降价后,如何保障市场供应?胡善联分析说,以前有关部门多次降低药价,实际效果往往不降反升,原因在于只降了若干种药品,降价后就不生产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降价药见光死”。建立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和临床使用,这次改革提出,按照药品通用名称制定统一的指导价格,目的就是要解决“降价药见光死”问题。
“取消医院加成会减少医院的收入,但不能解决医生拿回扣的问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医改专家李玲教授认为,只要医生的激励机制没有解决好,“过度用药”问题就难以改观,可能药品单价下降了,药费总量却在上升,药价下降真正惠及于民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
医院趋利,难免“过度诊疗”
为什么提高诊疗、护理和手术等医疗服务价格?诊疗等费用提高以后,如何避免“过度诊疗”的现象发生?
“做个核磁共振检查要1000元,专家门诊挂号费才5元钱,你认为这合理吗?”解放军第253医院院长额尔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医院诊疗等服务价格偏低,大型设备检查费偏高,医疗服务比价失衡的关系亟待调整。
胡善联认为,部分医疗机构在利益驱动下,盲目购进大型医用设备,“过度检查”等现象比较突出,加重了患者负担,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这次改革提出降低检查费和提高诊费,方向是正确的,目的就是要避免“过度检查”等现象,促使医院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提高诊费以后,如何避免过度诊疗应引起高度重视。” 内蒙古医学会一位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医院经营得像
企业,今年营业收入5个亿,明年的目标是增长到6个亿,各个科室和医生都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因此才出现“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现象。避免
医院“过度诊疗”,关键是要规范设立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督检查。
“只要医院仍然是趋利的,医药价格改革很可能‘摁下葫芦起来瓢’,减少的药品收入总能通过其他渠道补回来。”北大教授李玲认为,必须改革公立医院的投入机制,使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性本位。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认为,此次改革是用行政手段对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从短期来说这种调整是必须的。但从长期来说,价格调整应当由供求关系来决定,让医保机构代表消费者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谈判,合理确定药品和医疗服务的价格,同时发挥医保机构的监督作用。
降低医疗成本,需要政府投入
此次改革提出,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销售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设立药事服务费等方式进行必要补偿。这些办法能否促进医院回归医疗技术及降低药价?
“以药养医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财政投入不足,以及医疗服务市场化的驱使。”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杨成旺认为,“降低药价、提高诊费”的改革,将促使医院从“以药养医”向“以技养医”转变,但要使医院完全从“以药养医”中摆脱出来,还有赖于政府增加财政投入。
当过大型医院院长的内蒙古药监局局长郝富分析说,医院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块: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二是药品收入,三是医疗服务收入。在财政投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许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过度依赖卖药收入,短期之内难有明显改观,降低药价可能使一些基层医院举步维艰。
“改革的意图是想破解‘以药养医’,能不能实现还有待观察。”李玲教授认为,医药价格改革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与基本药物制度、药品监督管理、公立医院改革等协调推进。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现在提出了回归公益性的改革方向,还没有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
“公立医院不能追求多赚钱,医生不能把这个职业单纯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要追求怎么用比较低的成本给患者看好病。”李玲对记者说,破解公立医院“以药养医”,还要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比如公立医院的财务公开,现在不仅老百姓不知道,恐怕卫生行政部门也不完全清楚。
“不论‘以药养医’还是‘以技养医’,最终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李玲认为,只有控制和减少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过度诊疗等浪费医疗资源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伍晓阳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