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专家: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
逆商,是一个人面对逆境的态度和超越困境的能力,或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为何那些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会抑郁自杀?原因是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缺少“逆商”教育!
上周三报载:一位海归博士在湘江河滩离奇身亡,估计他是因精神抑郁而自杀;而江苏近一两个月来,也已发生多起中学生,以及年轻教师自杀身亡事件。
据介绍,国外“抑郁症”患者随年龄而递增;而我国特色却是:抑郁自杀者,以16-35岁为最多,我国1.5亿青少年中,有3000多万人有心理或精神障碍。
一、 从小要培养快乐天性
心理学说,人人都会遇到逆境,其中天性乐观的人,在挫折面前更具压弹能力。
1、 插队8年仍开心
个案:一位老知青说,当年插队,在农村8年,心底里却总是挺快乐。有时静下来理智地想想,自己都这么大了,还耗在农村,挺愁的,但这种愁绪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不知怎么搞的,她就是觉得自己的前途仍然是阳光灿烂的,她妈妈常说她,从小就不知愁。
心理学说,“逆商”高的人,“天性”乐观,他们面对逆境和挑战,虽然能明显地感到威胁,而且一时还不知路在何方,但就是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为何有人“天性”乐观?这和大脑构造有关。人的乐观和悲观,与前额叶左右边的活动有关,“活动量左边大于右边的人”,生性较乐观,对人或人生的看法偏向光明面,遇到挫折也能很快站起来;右边活动量较大的人,则易落入负面阴郁的情绪,容易被困境击倒,容易紧张及情绪化,认为世界充满了挫折与潜在的危险。
“乐观”的大脑是怎样形成的?个中有遗传因素,但也与环境刺激有关。
人刚出生时,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是一堆“散沙”,须在环境的刺激下,在3岁前完成组装任务;在7岁前,完成精细化的任务。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若在人之初,将“快乐”组装进了大脑,人就会“天性”快乐。
2、“母爱”雕刻乐观天性
如何将“乐观”雕刻进大脑?用“爱”!一个纤弱的生命,来到浩瀚宇宙,唯有亲人的爱,才能让其有安全感;一个有安全感的生命,才会有快乐。
婴儿期:婴儿刚出生的几天里,最缺乏安全感,这时母亲与婴儿之间的身体的亲密接触,可极大地帮助婴儿有关“安全感”的神经系统的发育。
一项新研究认为,与那些吃奶粉长大的婴儿相比,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长大后适应社会压力的能力可能会较强。原因是,母乳喂养能让婴儿和母亲的关系更密切,从而产生安全感,使得他们的大脑“具有较好的压力管理能力”。
此外,母乳中含有的leptin激素也具有能使婴儿保持安静的作用。
第一次反抗期:孩子长到2岁半(长乳牙)的时候,会出现“薛西弗斯现象”,即“逃跑与被捉”。
这时的孩子很想跑远,但又怕跑远,一边跑会一边回头看,如果大人追上来了将他抱住,他会非常开心地大笑。
其原因是,这时孩子的
心理,是能跑能说了,想脱离母亲的怀抱,但因其生命还十分柔弱,又怕远离怀抱。
这时千万不要对他说,“不要你了!”千万不要对他发脾气,这样都会让他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家长要多与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反复地逃跑、被捉,让孩子宣泄“逃跑欲望”的同时,享受“被捉”的快乐,以强化孩子的安全感。
林黛玉的母亲身体不好,而且在她很小时就去世了。她4岁时只好寄人篱下地进了贾府,之后她的父亲又去世,林黛玉的忧郁特质应该和她的经历有关。
现在的父母常 因工作在外,将孩子留在老家,这样很可能让他们受到类似林黛玉的伤害。
青春期前:孩子在“青春期前期”,处在“他律”期,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大人说什么他们都认为是对的,是真的。
一位小白领就说,尽管他的业绩不比别人差,但内心总比别人焦虑。他说他小时,胆子特别小,白天不敢一人呆在家中,大人一出门,他就要跑到马路上人多的地方去。究其原因,可能和大人总给他讲鬼的故事有关,他小时真的相信世上有鬼。
3、人像机器没有快乐
个案:7月27日,南京某小区,一位17岁的男孩从8楼坠落不治身亡。
据介绍,父母对男孩非常用心,母亲不上班,专门照顾他。男孩喜欢上网,因为已念高二,父母担心影响学习,就将电脑锁了起来。7月份儿子刚参加完一个培训班,父母又希望他上暑期补习班,男孩很抗拒。男孩提出,把电脑拿出来让他上网,父母没有同意,男孩终于爆发,发生了坠楼的一幕。
心理学说人自杀,有一个原因是“没有了生趣”,而如此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孩子为何不快乐?
“小皇帝”、“小公主”们虽被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人生的主控权却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如,一岁大的孩子总会跟大人抢汤匙,这是他想自己吃饭了,但大人却仍喂他吃饭。任何事不由自己主导,内心能得到满足和快乐吗?
很多父母出于功利化和利益的取向,将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当做一个机器,按自己的要求设计他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孩子天性想玩,但“设计”中,就是没有玩。孩子在如此“设计”中,失去了天性发展的自由,失去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哪还会有快乐?
大脑的可塑性是一辈子的事,如此被设计的生活,是在不断地强化着他们大脑的“忧郁区域”!
这位男孩平时就是很抑郁的,邻居介绍:男孩性格内向,在小区里很少和人说话。
二、让心智随着年龄长大
心理学认为,智商、情商、逆商,均是成功必备的法宝,但其中逆商的地位更加重要。“成功公式”是:100%的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和逆商。
1、30多岁留学生赖家里
个案:一位中学退休女教师日前向张纯哭诉,她30多岁的儿子,留学回来已两年多了,一直赖在家中,上网度日。
还有一位省内知名教育专家,日前也痛苦地叹息自己教育的失败,原因是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很多年了,现在已30多岁了,也仍不肯出去工作!
现在的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地提升其智商,但个案中的留学生、大学生,智商都高得可以了,但为何仍赖在家中,赖在起跑线上不肯“起跑”?
心理学认为,智商、情商、逆商,均是成功必备的法则,但其中逆商的地位更重要,因为“逆商”低的人,“会在困难面前感到沮丧、迷失,结果往往会停住前行的脚步。”
美国权威调查显示,近20年来,该国政界和商界成功人士的平均智商仅在中等,而情商和逆商却很高。
2、 包办让孩子长不大
为何学历那么高,逆商却那么低,原因是在父母的“成才设计”中,没有输入“逆商”的程序,他们的心智没有随着年龄长大。
感觉刺激是大脑发育的“营养”;而孩子的成长,需要合乎规律的适时刺激。
满周岁时:这时宝宝特别想仿效大人吃饭的动作自己吃饭,这时就应该让他自己吃饭。自己吃饭,不仅可提升手的灵巧度,更会培养其“独立”意识。
1岁半的时候:宝宝已经能听懂大人的指令,并完成简单的任务了,如:“把桔子皮丢到垃圾桶里”、“帮妈妈拿拖鞋”等。这时就应该让他做,在反复接受指令、执行指令的过程中,他的听知觉得到加强,行动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而且也在不断地划清着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提升着做为“独立人”的意识。
但我们的父母由于太爱孩子,什么都想包办代替,很多人会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别的什么你都不要管!”,从而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和机会”。
3、 成长需要挫折教育
据张纯介绍,自杀的学生多是在校的好学生。为什么好学生的逆商较低?原因是受到的表扬太多,受到的挫折太少,所以心理比较脆弱,难得遇到一次批评,就感到天塌地陷了。
赏识让人自信,挫折让人成长。何时赏识?何时批评?要把握好时间段。
青春期前:前道德阶段,也叫他律时期,这时应该以赏识为主。
这时孩子的思维方式,是“大人讲什么都对”,如果你批评他,说他是“差”学生、“坏”学生,起不到纠正行为的作用,反而会打掉其自信。
青春期:上初中了,孩子的大脑已发育到可以分析问题了,分清对错了,这时可以批评了。
受批评可提高逆商。一位朋友说,他的逆商较强,原因是他小时调皮捣蛋,总是挨批。一开始挨批,心理很难过,但睡一觉后,心情就调整过来了。下次再挨批时,就不那么难过了,心理上适应了。
批评,一定要是在尊重人格基础上的讲道理,让其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让他认同大人的说法,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但是对经常挨批的学生,却要适时地给予赏识教育。上边那位小时“调皮捣蛋”的先生说,有一次他的作文被表扬了,老师一表扬,让他自信心大增,以后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后来考取了重点大学中文专业。
4、 自杀是因“前边没路”
个案1:南京某中学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听MP3,被老师没收了。因为MP3是跟同学借的,他去跟老师要,老师不给,他实在无法,一个平时很阳光,很开朗的孩子,竟跑到燕子矶去跳江了。
个案2:南京某学校一位年仅28岁的女教师,跳湖自杀了。对她的自杀,大家惊奇极了,因为她平时没有透露出一点“抑郁”的信息。她的遗言是:上班的路那么远,怕迟到,要很早起床,而工作压力又那么大,弄不好就会被辞……
逆商高的人,有能力克服困难,化解逆境;但逆商低的人,一点点困难都会成为越不过去的坎,让他感到“前边无路”。
这位小同学为什么仅仅是“MP3被没收”这么点事,他都无法解决?为何那位女教师连“路远和工作紧张的矛盾”也无法解决?有个原因可能是他们社会化的程度较低。社会化程度不高的人,有了压力,不知道宣泄,也没有宣泄的方向,更不知道去寻找社会支持。
“游戏”,是孩子社会化的必要过程,孩子在群体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游戏中,学会了妥协、学会了竞争、学会了互助、学会了遵守规则。但这些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游戏,几乎在孩子的成长阶段被抹去了。
看来,要培养孩子的逆商,要遵循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客观规律。(李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