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一次性医用耗材出口保持上扬 三资企业为主体
来源:-    浏览:450   更新时间:2009年10月30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长期以来,质优价廉的我国医用一次性耗材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来华采购的国外客户不断增加,出口额连年增长。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以OEM形式来华加工生产活跃,推动了一次性耗材出口形势向好。据海关统计,今年1~8月,我国医用一次性耗材累计出口额为12.34亿美元,占医保类商品出口的比重为6.02%,与去年同期11.73亿美元的出口额相比,增长了5.18%。
 
  分析医用一次性耗材出口的特点有:一是耗材子行业出口逆势上扬,1~8月医保行业出口整体下滑3.85个百分点,一次性耗材类商品出口增幅高于医保总体出口增幅9.03个百分点;二是注射器出口大幅增长,同比达到23.38%;三是拉美市场需求旺盛,我对拉美的出口同比增长13.19%。
 
  如按月份分析,1~8月份,一次性耗材出口较为平稳,月出口额在1.5亿美元上下波动。2月份出口最少,仅为1.07亿美元,这与我国的春节假期有关。
 
  新兴市场值得关注
 
  按地区分,亚洲、欧洲、拉美是我国一次性耗材出口的主要市场,共占据我国一次性耗材出口额的81.77%,对这三地区的出口同比均为增长。拉美、中东地区成为我国一次性耗材出口的新兴市场,对拉美的出口同比增长13.19%,为主要市场中出口同比增幅最高的区域,对中东地区出口同比增长9.56%,增幅位居第二。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拉美主要国别市场中的巴西、阿根廷接连对我国一次性注射器提起反倾销调查,未来贸易救济形势趋紧,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对此,国内企业应积极应对,更应避免低价占领市场的恶性竞争,以免市场全盘皆失。
 
  按国别统计,美国、日本和德国仍是我国一次性耗材的三大出口国,共占据我国一次性耗材出口的38.12%,出口同比呈稳定增长态势。对巴西、俄罗斯出口增长较快,分别为36.6%和26.37%。主要国别市场中,对意大利和韩国的出口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分别下降了21.36%和19.33%。
 
  注射器出口表现突出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1~8月,注射器出口同比增幅最大,增幅为23.38%。注射器出口的十大国别市场中,对英国出口同比增长350.94%,对沙特阿拉伯巴西和德国出口同比增幅分别为130.77%78.50%和52.16%,拉动了我国注射器出口的增长。我国是注射器生产大国,产品依靠质量上乘价格合理,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
 
  根据GTA数据,我国是美国注射器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市场占比达15.06%;在欧盟进口市场上,我国产品占比为4.45%,位居第五,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但是,金融危机的加深,引发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我国注射器接连遭遇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巴西和阿根廷的保障措施、反倾销调查未来出口形势趋紧国内企业应摒弃低价占领市场的策略以免引火上身。
 
  海关编码为90183900的“其他针、导管、插管及类似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9.58%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美国和德国对巴西、美国和土耳其出口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增幅分别达到39.07%、34.99%、和30.89%。
 
  三资企业为主体
 
  我国一次性耗材出口的企业共有3458家,较去年同期减少8.78%,出口金额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96家,22家企业的出口额占全部企业出口总额的80%以上,反映出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企业构成统计,三资企业是一次性耗材出口的主体,1~8月出口额为7.32亿美元,占整个耗材出口的59.3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22%。国有企业出口则呈下降趋势,出口额为9870万美元,占耗材出口总额的8%,同比减少了19.41%。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苏州恒祥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等国有出口大户的业绩均有下滑,对美国、南非和德国等国市场出口下降。
 
  一次性耗材的主要出口地区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国内耗材的产业布局。据海关统计,1~8月,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出口一次性耗材2.3亿美元、上海为1.67亿美元,浙江省为1.67亿美元,三地出口占医用一次性耗材出口总额的45.8%。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