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国字头”药企,将通过加大创新力度,缩短与国际同业巨头之间的差距。昨天,市科委与上海医药(600849,股吧)(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双方共同出资建立科研专项资金,一方面鼓励上药的科技人员积极创新,一方面鼓励其他科研单位与上药产学研合作,争取打造本土的医药界“航母”。
一直以来,上海的生物医药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大户少,缺乏“领头羊”,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以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业内人士不无忧虑地指出,上药集团固然有规模、有基础,约占据全市生物医药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但总体不够强。技术储备不够、研发投入不大是根本原因,生产点分布散乱,资源缺乏整合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集团持有的3000多个生产批文中,相当部分处于休眠状态。
上周由市科委和市发改委推出的产业推进行动计划中,把培育以上药集团为代表的“航母级”企业,列为重点内容,昨天的签约仪式是最先落实的举措之一。据介绍,市科委将出资1000万元,上药集团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配套出资,共同形成科研专项资金,重点资助新产品的产业化开发、现有产品的工艺改造和质量提升等,资助对象涵盖企业内部以及上药集团以外的科研和医疗机构。
目前已有首批10个资助项目确立,均由上药集团旗下各公司承担,同时有军事医学科学院、上海医工院、仁济医院等单位合作参与。例如,由信谊药厂牵头、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合作的“信流丁防治近视眼的临床研究”,将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确认“信流丁”这种防治近视眼药水的安全性,以便向广大中小学生推广,投入并非巨大,但对产品销路的拓展非常重要。
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处长朱启高分析,此次采取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的方式,至少能在三方面发挥作用:首先是增强上药集团内部科技人员承接成果转化和工艺优化的能力;其次是吸引上海乃至国内外的科研机构为上药集团“出点子”;最后,加强与医院合作,提高上药集团在临床科研机构中的知晓度,为拓宽市场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