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新医改催生商机医疗健康投资暗香涌动
来源:-    浏览:687   更新时间:2009年05月23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医药技术壁垒尚难突破

  还有什么行业比汽车、房产行业更让人关注?唯一的答案是医疗健康行业。新医改方案历经3年酝酿、争论,终于在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这一与13亿民生息息相关的“生命行业”正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勾勒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局。

  嗅觉灵敏的风投依旧是最先“闻风而动”的群体。在日前ChinaVenture举办的“医疗健康投资沙龙”上,数十家风投均表示出对这一巨大市场的浓厚兴趣。其中大部分投资机构都是首次关注这一领域。在这里,风投们讲得最多的就是“8500亿财政支持”、“市场机会”、“并购机会”、“新医改”等炙手可热的词汇。

  “风投比较敏感的在两三年前都已经在布局、招人,尝试性地投入,新医改相当于锦上添花。”Ventech China合伙人郭佳表示,“未来医疗检测、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等细分行业都存在大量投资机会。”

  冷市下的热投行业

  “2008年,医疗健康并未受金融危机影响,投资案例数仍达56起,投资金额达7.13亿美元。 ”ChinaVenture集团医药研究部总监张洋告诉CBN记者。

  全球金融风暴下的国内健康产业,没有出现纺织、玩具等制造业岌岌可危的迹象,反而如春日融融般暗香浮动。

  而在新医改消息的刺激下,刚刚过去的一周内,披露出来新近将要成立的医疗基金的规模高达60亿元。近日,有消息称一直在加紧筹建中国医疗保健投资基金的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只人民币医疗基金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备案批文,这是中国首家专注于投资医疗保健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

  同在五一前的最后一周,全球著名的生物医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百奥维达创业投资公司(Bio Veda Capital)因看好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有意在广州开发区合作成立规模为10亿~2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

  种种迹象表明,在全球经济滑坡时,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健康产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驻足观望。张洋告诉记者,根据ChinaVenture的统计,1995~2008年细分行业投资方面:医药行业投资规模最大,案例数量为96起,投资金额为15.91亿美元;生物技术和医疗设备投资规模分列第二和第三。

  以往3年来参加了Chinamgl、南京先声等6家美国上市的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贝祥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文波分析中国医药行业的前景时表示,“为什么投资人对医疗领域越来越关注?甚至看不懂也在看?首先,中国的GDP快速增长,必然带动医疗消费的增长。另外,中国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加剧,整体上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呈增加的态势。其三,中国农村人口的基数很大,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会对医疗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技术问题成最大壁垒

  张洋告诉CBN记者,目前中国医疗健康的细分市场中,投资最多的是包括大药房等销售终端在内的医药行业。其次是医疗设备和生物技术,然后是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最后是CRO(新药研发外包),而新药研发领域则鲜少有人问津。

  为何舍弃研发、制造和使用环节的成长利润而一味专注没有技术含量的外围流通环节?“因为大部分投资机构看不懂。”文波一语道破天机。“整个医疗体系里面,药厂是非常赚钱的。但制药企业有一期、二期、三期,还有CRO,链条怎样?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导致大部分投资机构都很难看懂。”

  中经合的合伙人熊伟铭也有同样的看法,“投资者辛苦等很多年,前期的研发成本也很高,但最后好不容易上市了,可能还不如买股票的PE值高。”

  由于技术壁垒,有些风投甚至不看好医疗器械行业,认为水太深,自己把握不住。而对于投资份额也很高的CRO业内也认为不是长久之计。一位业内人士认为,CRO是种寄生方式,没有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低分工,虽然能解决一定的资金问题,但金融危机一来,就把这条路给堵死了。“要把企业真正做好,需要有自己的研发、产品、技术,而不是靠短时间打激素吹成一个胖子。”

  医药研发投资人才匮乏

  医药研发企业具有前期投入多、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下称“张江药谷”)党支部书记杨振发告诉CBN记者,在张江虽已聚集300多家相关企业,形成了产业的集群效应,但企业多处于研发期或是初创期,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已创业2年有余的艾琪康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卢福康向CBN记者诉苦,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人愿意投新药研发企业,这也使得他们步履艰难,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些天使投资人。

  但其实,风投也有自己的苦衷,该领域专业人才的匮乏是他们迟迟不敢“下手”的主要原因。一位投资人承认,对一个新药项目,如果是临床后期的,还可以找专家对市场进行论证,但对如果处于研发前期,有时即便是专家也无法对市场前景准确判断和预估,这与投资瞄准的获利原则是相违背的。

  为此,更多的企业目前考虑最多的是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比如争取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资助或是获得专项产业基金或是政府引导基金等的青睐。

  据张江药谷内部工作人员透露,去年6月浦东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划拨2000万建立,并委托张江药谷投资的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创新基金,目前已确定了首批三家拟投资企业,第二批六家拟投资企业也已通过专家评审。但杨振发表示,政府引导的政策性扶持只是一条腿,最终还是要走市场化的道路,联合风投机构的力量走稳两条腿。

  此外,杨振发认为,这些企业其实也有“自救”的能力。但企业与企业间只是自扫门前雪,没有整合的意识。在杨振发看来,如果能把这些企业的研发成果或是环节相互连接起来,就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旦优势互补,形成产学研一体的话,不仅能壮实每个研发环节,同时也可解决研发与成果转化存在断层的问题,整体抗风险性就更大。”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