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聚焦张江加快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1月13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建成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园区,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张江的不懈追求。自1992年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以来,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实施,张江就肩负起高起点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高科技产业的历史重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张江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曾先后视察张江,充分肯定了园区发展成绩,提出了“将张江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科技园区”的战略要求。科技部等有关部委也积极支持,促进了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资源在张江的聚集和整合。在各方合力下,张江迅速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战略性产业的重大突破,发挥了突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药谷”、“中国硅谷”      成果篇   张江坚持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走过了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的13年。特别是199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以来,园区正在成为上海科教兴市的主战场和重要窗口,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体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园区综合经济实力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聚焦5年来,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税收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75.58%%、51.23%%、59.23%%。到2005年9月止,张江园区共引进注册企业4141家,吸引投资额133.57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0.4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766.76亿元,税收收入7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100多亿元。    高端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张江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三大产业为重点,建设了1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取得了海内外瞩目的巨大成就。   集成电路产业占大陆半壁江山。集成电路产业链基本形成,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研发机构等环节,集聚了200多家相关企业(其中设计企业80余家),成为国内投资最集中、产业链最完整、加工水平和生产能力最高、研发机构实力最强、IC设计企业最集中的地区。   国内最为密集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高地。园区集聚了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精密医疗器械、研发外包、服务外包等280多家各类创新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研究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张江药谷”成为我国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发展民族工业的一支新兴力量,2004年申报一类新药40多个,申请新药临床超过350个。   浦东软件园成为国内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到目前为止,批准设立企业982家,已有9000多名软件从业人员在园内工作。园区软件产业聚集与辐射效益日益显现,2004年,园区软件销售收入60亿元,出口5000万美元。   衍生关联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展讯、科泰世纪、鼎芯等几十家核心企业构成了第三代移动通讯产业链;中芯国际和复旦大学成功研发“中视一号”,标志着我国从系统设计到整机制造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在张江贯通;盛大网络等一大批文化创意企业成为园区最新的亮点;中国银联研发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中国银电网迅公司等一大批国际知名软件企业的入驻,使张江软件产业拓展到了金融领域;引进了蓝光电子、明芯半导体等LED制造项目,建设了国家级半导体照明基地。    研发创新功能显著增强   通过促进园区产业发展要素和技术创新要素的结合,建立产学研联盟新机制,使张江形成了空间相对集聚、结构较为合理、研发水平较高的创新链。   自主创新企业不断发展。几年来,孕育出一批科技“小老虎”:张江迪赛诺成为国内唯一成组方生产和销售艾滋病新药的企业;微创医疗的高端医疗器械进入日本、欧洲等国际市场;中信国健等研发成功全国首个批准上市的抗体药物“益塞普”;盛大网络已占全国互动娱乐业半壁江山;展讯通信研发的首颗“中国芯”已实现商业化生产;鼎芯半导体研发出用于“小灵通”手机终端的射频芯片,填补了国内空白。2004年,在园区创业成长的中芯国际、盛大网络、第九城市相继在海外上市。   高水平研发机构高度集聚。张江集聚了中兴通讯等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GE等众多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以及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等一大批研发创新服务平台,形成IC设计、抗体药物、现代中药、3G、数字电视、动漫、AVS-M移动多媒体、精密医疗器械等一批产学研联盟体。园区的国内外研发机构近百家。   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2005,园区专利申请数达1007件,同比增长435%%;园区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长了89.4%%。园区企业完成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在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48个项目中,企业实施的14项基本集中在张江。在科技部正在征集的“百个第一”中,园区共有18家企业的20个产品申报,其中6个申报世界第一,14个申报国家第一。    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明显   人才是第一资源。张江坚持“以产业高地带动人才高地建设,以人才集聚提升产业能级”的方针,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依托产业发展,一个“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高素质”的产业人才高地正在张江形成。   引入大学院校。已有12所国内外高校加盟张江;区内获得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的企事业单位已达14家;北京大学等13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园区内18家生物医药、信息产业企业签订了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框架性协议,实质性启动了“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引入高端人才。园区请首席科学家参与,请科技顾问担当智囊团,请学科带头人入园,请国际精英人才加盟,积聚了一大批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物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团队。2004年一年,园区从业人员净增近2万人。到2005年8月,园区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其中两院院士20多名,博士2000多名,归国创业的高级人才4000多名,硕士7000多名。园区自主创新生态链基本形成。    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改善   张江园区以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为契机,全力打造创新无障碍、生态化的创新创业环境。   在融资渠道方面。以“张江投融资俱乐部”为抓手,为创业投资者与金融机构提供交流联系的场所,为创业资本退出提供快速直接的信息与服务;组织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设立互助担保基金或互助型担保公司。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园区已建立了“上海张江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研究制定区域性科技成果评估管理办法,探索试行知识产权信用担保的运作机制;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庭;成立了法律顾问团,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在创业孵化方面。初步形成了由创业服务中心牵头,以16家孵化器为主体,多元化、多功能的“孵化器集群”,建成34万平方米技术孵化基地,并形成了孵化协作网络,从专业孵化到综合孵化、多元孵化、多元运作,形成了众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团队。   在高新技术服务业方面。以知识、技术为核心资源的高新技术服务业开始成为张江的支柱产业,仅生物医药产业,每年张江技术转移所带动的产值就达数十亿元,并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此外,园区新的服务业态不断涌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技术联盟、专业设计公司、CRO等合同研究机构、专业化外包服务组织、新兴行业协会不断衍生和发展,为把张江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验篇   张江的经验,就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高起点聚焦跨越的发展道路。张江发展理念可总结为“一区、三化、五链”:即“建设一个区”,坚持以制度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建设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试先行区;“坚持三个化”,以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园区为目标,坚持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定位;“抓好五条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并举、聚焦跨越”。   产业链:高端切入,引进同自主创新结合   几乎在三四年时间内,依托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发展,张江的手机产业链从无到有迅速崛起,而且实力强大———核心芯片自主设计公司有展讯、鼎新等;芯片加工厂有华虹NEC、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应用软件平台设计有科泰世纪;手机整体设计公司有禹华、宇梦;手机研发企业有华为、中兴、联想、夏新;手机终端生产企业有阿尔卡特、西门子、贝尔……   这些业内大腕组成了“芯片研发—芯片制造—应用软件平台设计—手机整体设计研发—配件制造和最终总装销售”这一完整、高附加值的手机产业链,其中既有引进的国外高科技企业,更有一批新崛起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型企业,如在手机芯片这一核心技术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展讯、鼎新等公司。   这种后来居上成果的取得,和张江实施高端切入模式,坚持引进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努力密不可分。实践证明,张江抓住国际资本、技术、产业转移的机遇,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医药和软件等重点产业领域,目前已初步确立了国内领先地位,实现了研发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结合。   促进这些主要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中,张江在操作层面上则是通过大力引进国际高科技产业的关键项目和技术,吸引集聚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大力吸引具有国际化专业背景的留学生团队回国创业,使一大批具有高成长创新企业在张江孕育而生。   服务链:优化发展环境,构筑企业创新发展平台   在服务链中,政策无疑是扶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张江针对分析梳理阻碍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政策瓶颈。如建立了重心下移、集中受理、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务平台,落实了张江专项基金等财力保障机制,推出了“张江19条”和一批产业扶持政策。   张江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试验田,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上述优惠政策中的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零收费”、人力资源折算注册资本比例扩大等政策在本已是先行先试的浦东新区中都属于具有突破性的先行试点。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企业的跟踪联系,帮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