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金融风暴把本来就处于风险高端的生物医药投资再次带入新的恐慌年代。由于史无前例的金融股市灾难,IPO窗口完全关闭,融资渠道基本堵塞,多数风险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几乎统一口径和步伐,放慢了投资节奏,只关注已投资项目,不敢轻易投资新的项目,中小生物技术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死劫。
灾难中的投资天使
人人都恐惧,那就意味着处处都有机会,或许已经到了有眼光和实力的投资出手“贪婪”的时候。
由于金融危机造成股市大幅缩水,目前投资者损失惨重,资金已经相当紧张,投资者的心态完全被恐怖所占据。支持新药早期开发的经费本来就不足,现在更是难上加难。对于以新药研发为主的公司而言,临床研究的结果就能决定会否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和追加。现在的投资者已经无心再为失败的项目融资或注资了。只有项目进展顺利和技术过硬、产品潜力看好的公司才会受到投资者青睐。但是,即便投资者同意“放钱”,价值评估已经大不如前。
信贷紧缩、资本干枯、投资兴趣低迷,现在医药产业的大环境也已经受到了金融危机和市场萧条的影响——到处在裁人,遍地都喊“狼来了”,漫长寒冷的冬天已经降临。IPO没戏,风险投资不愿再冒风险,只有大药厂“趁人之危”到处“打劫”;倒霉的中小生物技术企业因手中无钱,要么裁人和砍项目,要么低头,低价卖技术卖公司。而除了这些血路,似乎已看不到别的希望。生物医药的投资者真的跑光了吗?
且慢!人人都恐惧退缩之际,正好是有眼光的贪婪投资者进场的最好时候。危机中其实到处都是机会,尤其是在医药领域,学术界和小公司的创新成果无处不在,早期项目每时每刻都在生根发芽。要让这些项目遍地开花,无疑需要相当的眼光、耐心和专业水准。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逆流而上者确有其人,并提出了非常有远见的投资策略和方案,高盛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催生杂交型研发模式
当前的经济危机使得许多制药公司被困在昂贵的后期临床试验项目上,难以留下足够的早期新药研究项目作为未来的项目储备。由此,高盛公司表示,准备募集和引导数亿美元资金进入一个新的杂交型新药研发模式,该基金将用于推动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的新药研发线。主导这项投资的是高盛伦敦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阿斯利康前财务总监乔恩·西蒙兹认为,大药厂和生物技术公司应该有可能把部分早期研发项目组合在一起,对处在临床试验Ⅰ期或Ⅱ期的早期开发产品,组织外包的专家团队(包括化学家、生命科学家和临床试验专家)一起短平快攻关,以透明和低成本的新药研发平台与合作方共担风险。
由于大药厂前几年把重点都放在购买和开发代价昂贵的重磅药上,过于偏重临床后期的大项目,基本忽略了早期研发和创新项目,结果耗资无数,成功率也不高,反而耽误了对许多早期项目的关注和投资,使得种子和青苗期的项目日益减少,对以新药研发为主的大药厂的未来生存空间带来很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