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成都“王小儿”荣膺“国医大师”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1月03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从医60余年的四川名老中医王静安,明(21)日将被卫生部中华中医药协会授予“国医大师”。成都中医名医馆馆长助理刘耀介绍,这次全国有53位中医名医当选,四川仅有两位,王静安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王静安是四川惟一一个83岁高龄仍在行医的“国医大师”,明日,他的国医大师工作室将正式启动。   昨日,在成都中医名医馆里,几个弟子围着这位国医大师,有的帮老师处方,有的 接过老师诊治完的小孩按摩。诊治间歇,王老诙谐讲解,不时引起弟子和患者的阵阵笑声……   投师名医先从打杂学起   “趴在两尺多长的凳子上,脱了裤子,老师就用巴掌宽的篾片打屁股。”   问起大师是怎样走过来的,谈笑风生的老人发出一声叹息:“不容易啊,这一路走得辛苦埃”   1922年4月,王静安出生在成都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在他还未懂事的时候就父母双亡,是祖母一手把他拉扯大。直到现在,王静安都还记忆犹新:“祖母很高大,能干,喜欢书画。”祖母去世那年,正好成都解放,操劳一生的老祖母没能过上好日子成了他最大的遗憾。   王静安9岁那年,通过别人介绍,投师蜀中名医廖里癸,开始了从医生涯。“那时学医,哪有现在这样轻松哦。”当时,王静安没有一点文化底子,投师之后的前3年,他跟其他师兄弟一样,从干杂活开始,每天扫地、倒痰盂、洗衣服、买菜、做饭,还要背汤头、四书五经,背不下来,老师就不许吃晚饭,罚跪香。那时的地是泥巴地,坑坑洼洼,扫不干净,也要挨打,“趴在两尺多长的凳子上,脱了裤子,老师就用巴掌宽的篾片打屁股。”他常常累得站着都能睡着,半个月才能吃一次肉,平时最爱吃的就是黄豆炒芹菜。   学医十年   尽得名师真传   看见疑难怪病,就自己偷偷跑去问病人什么症状,老师开的什么药……   3年后,老师给他做了一套新衣、一双新鞋,开始正式授艺。但学习的时候,也不是老师手把手教,而是老师休息的时候,高兴了才教几招。平时,他就在旁边看老师看病处方,看见疑难怪病,就自己偷偷跑去问病人什么症状,老师开的什么药……在廖里癸名下学医十多年,他成了老师最喜爱的学生,尽得其真传。   后来,廖里癸又将他送到成都名医李辉儒那里,后来,他先后跟随周秉良、曾文轩、何伯勋、谢铨熔、蒲湘澄等12位名中医,学习了内、外、妇、儿、针灸等中医技艺,甚至连碾药、熬药都样样精通。   王大师笑着回忆起小时候的经历:“老师都很严厉,师母却护着我们,正好我所有的老师都怕老婆。每次受罚的时候,我们就盼望着师母回来。”“有时候,被老师罚站,经常是站得又哭又笑。”一次,他和7个师兄弟被老师罚在门口跪香,师母打完牌回来看见了,厉声喝问谁让跪的,老师唯唯诺诺不敢吭气,师母大手一挥,就让大家起来,见他们还害怕迟疑,师母恨声说:“哪个敢不让你们起来,我让他跪1这个时候,这些徒弟们就偷笑起来;有时候,看见老师打他们打得狠了,师母也会挺身出来护着:“不是你生的,你就下这样的狠手啊1拿起顺手的东西就给老师扔过去……   为了中医   痛失一儿一女   “我救了无数个娃娃,自己的娃娃却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文革”期间,王静安被下放到西昌、芦山,“好在当时有很多领导都是我的病人,他们晓得我不是坏人,保护了我。比起其他受到冲击的医生来,我算是很幸运的了。”   为了自己的中医情结,王静安失去了一儿一女。1948年,王静安结婚,妻子贤淑勤劳,那时,他和妻子的工作都很繁忙,儿子和8个月大的女儿就委托别人帮着带。“医生的时间是没有定时的,那时我几乎天天都呆在医院,很少回家。”突然有一天,一个邻居跑来说,儿子和女儿突发急病死了,“我救了无数个娃娃,自己的娃娃却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说起两个早逝的儿女,大师眼眶一红。   后来,他又有了两女一儿,大师对这几个孩子就特别精心,即便这样,仍然常常因为工作疏忽他们。有一天晚上,10时过了,他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才想起妻子上夜班,让他回家照顾孩子。他连忙三步并作两步冒雨跑回家中,却看见3个孩子蜷缩成一团躺在床上,都没吃饭。内疚的大师抱起一个,背起一个,手里牵着一个来到街上四处找吃的。因为到处都关门了,没办法,他敲开了成都市饮食公司的门,解释了半天,师傅才破例为他们做了一顿热汤饭。   喜爱运动大师养生有道   说起自己的养生之道,大师不无得意:“心情开朗,淡薄名利,多运动,多吃素。”   上世纪80年代初,大师的夫人去世,后来,经人介绍,他和小他10岁的妻子结了婚。说起自己现在的夫人,王大师笑称她是“董事长”,还戏谑地说,自己不仅继承了老师们的医技,“就连老师怕老婆的传统我也一点不少继承下来了。怕老婆没啥子不好,有饭吃有衣穿。”原来,王大师喜欢运动,犹爱爬山,4年前却得了脑血栓、脑溢血,夫人担心他的身体,不让他出去过多运动,他就偷偷跑出去,弟子们也帮忙在师母面前打掩护,“但是,不管有好忙,不管有天大的事,晚上10时以前,我是绝对准时回家的。”   在记者面前,83岁的老人宛如青年,撸起衣袖,手上的肌肉丝毫不见松弛。说起自己的养生之道,大师不无得意:“心情开朗,淡薄名利,多运动,多吃素。”生病前,他是成都市老年长跑队队员,每天从一号桥到华西医院跑来回。4年前,得了脑血栓和脑溢血后,他改长跑为慢走,每晚10时睡觉,早晨5时起来锻炼……   早报记者杨丹实习记者谭小娟摄影向宇   □人物档案   王静安,生于1922年4月,成都人。在近60年临床实践中,王静安融会古今各家理论与经验,成为一代儿科名家,并因其精湛的医术被人们称为“王小儿”。他先后出版了《静安慈幼新书》、《静安临证精要》等专著,曾入寻四川省卫生先进个人”、“成都十佳卫生工作者”和“成都市劳动模范”。现任中国中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成都市中医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学生眼中的大师   处方不恰当要挨扇把子   在采访过程中,王老爽朗的笑声不断。“老师就是这样,性情很豁达。”成都市名医馆中医主任医师刁本恕微笑说,“50岁时能师从王老师是一个机遇。”   1991年,在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安排下,王静安被确定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50岁的刁本恕就是第一批学生。那时刁本恕在成都市七医院工作,已经有近   30年的临床经验,“他看见处方开得不恰当,当场就不留情面指出,到现在都是这样,有时候头上还要挨老师的扇把子。”   “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和热诚。”刁本恕说,认识王老的人,都见识过他对工作和病人的热情。“钱和名在老师眼中都不重,老师有很重的中医情结,所以,至今仍坚持行医。”80多岁的老人,每天从早上8时开始工作到中午,病人多了就延长到下午2时,直到看完挂号的每一个病人,有时候忙得连水都喝不上一口。不仅身边的学生都看不过去,连电梯间的工人都劝他说:“你这么辛苦干什么哦,少看几个嘛1但是王老说,放不下工作和病人。有时候,看见困难的患者,王老不仅免费看病,甚至还会送钱给患者。   刁本恕说,王老平时很注重保养,他经常陪着老人去运动,前几年还参加了几次健康长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登泰山,老师当时已经70多岁了,在雨中登上泰山,再走下来,当时许多人都没有登上去。”   □病人心中的大师   一家几代人都找他看病   昨日下午,在一番检查后,拿着药方,何女士抱着儿子走出诊室。“朋友推荐来的,他家几代都曾在王医生这里看过玻”何女士住在九眼桥附近,1岁的儿子这几天拉肚子有点厉害,朋友就推荐她带孩子来看看。   “王医生主治儿科,行医很多年了,朋友小时候生病都是找他看的。”正在门口等着叫号的杨女士也说,她9时左右到医院,看见诊室外面已经有不少人在等了。听说王老已经83岁了,她有些不相信,“不会哦,我看他的精神好好哦,在外面都听见他的笑声了。”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