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医疗服务收费 重在“调控”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09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 医疗服务价格能否调?怎么调?   “四个不合理”成为“栏路虎”   医疗消费群体中何以从患者到家属都在抱怨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医患之间关系复杂、难以根本和谐?我认为“四个不合理”是其中的“拦路虎”。   首先是政府投入不足,医院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人口总数占世界22.5%,国家卫生费用投入只占世界卫生总支出的2%。这样的医疗投入下,患者能够享受到的医疗服务自然不能与发达国家医疗服务相比。同时,医院建设,比如购买新设备、研究新技术、建造门诊病房大楼等,大部分资金只能从药品收入、医疗收入的节余中支出;每次职工加薪,医院都要自行解决。而以往“以药补医”的收入实际上都用在为患者服务的条件保障上。可是在老百姓心目中有一个认识误区,他们以为医院从病人身上赚到的钱都发到医护人员身上了,所以患者负担重。   其次,医疗服务的价格太低,而医生的服务属于高科技的劳动,医生当然愤愤不平。现在医院的收入主要源于药品费用和检查费用,医生的劳动价值并没有从他们的高科技劳动,比如诊断、治疗、手术等中得以完全体现。   第三,从我国卫生总费用的结构来看,无论是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还是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都呈现下降趋势,个人付费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仍然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报销比例过小。受传统观念影响,公众参加商业保险意识较差,依赖甚至过份依赖医疗保险的现象普遍存在等。人们抱怨上世纪70年代看个感冒只要几块钱,而如今感冒随便看看就需花上百十来元钱。但是,那个年代国民支付能力与如今国民支付能力是没有可比性的。百十来元钱,对于月收入上万元的人来讲不贵;对于一个百分之百可以报销的人而言也不贵;但是,对于月收入仅数百元者而言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人们对医疗费用上升的速度非常敏感。   第四,药品价格“虚高”已成为近年来我国药品市场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和普遍现象。其实,“以药补医”这一现象从2003年开始已经不复存在,医院药品收入的加成率已控制在15%左右。可是,老百姓至今还认为药品的产销差价主要集中在医院的“账”上。其实,造成药品价格虚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药品进入医院前的流通过程中。   “四项对策”可同步推进   那么,如何解决目前的矛盾呢?我认为:“四项对策”同步推进是施治的良方。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卫生领域的资金投入。这个方面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的职责,应该根据国内经济增长情况逐年逐步增加投入。   其次,医院应做好院内管理,最主要的是合理用药,规范临床用药,特别是合理使用抗菌药。   第三,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刻不容缓。政府应加强主要和重要药品的宏观调控力度,减少或取消中间环节,重构药品流通体系。   第四,短时间内,在政府不能加大投入,医院药品价格难以再下降的情况下,政府有责任做好医疗消费的正确引导,促进和引导患者形成良好的医疗保健消费观念。如应在进一步完善医保、农保制度的同时,强化对老百姓的参保引导。   借助“社会资本”实施“调控”   在影响医疗服务收费的政府、医院、患者三个因素之外,其实还另有力量可以借助。比如可借助“社会资本”实施医疗服务收费价格的“调控”。这里的社会资本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组织内人与人之间的促进活动构成、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隐形、特殊的资源,它不是经济学意义上金融财富的集合,也不是物质商品或市场服务的集合,而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社会环境,是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结合点,是强调互惠、信任和社会和谐的道德规范及网络系统。它可通过家庭、组织成员、朋友、邻居构成的潜在的社会网络,能够为解决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带来更多的潜在资源。   借助“社会资本”对当前的医疗服务收费现状实施“调控”的具体做法可包括:从政府层面而言,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创造支持性的政策环境,发挥国家宏观政策对人民健康的保护作用和法律法规对人民健康的促进作用,这有助于政府、医院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机制;社会职能部门协同卫生部门共同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体现社会资本理论中互助合作网络的建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互惠互利关系。借助“社会资本”实施“调控”,还有利于改善卫生筹资环境,降低医疗服务运行成本,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