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于明德:医药发展出现新契机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12月22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中国医药行业已经进入一个转折期。医药行业的政策变化及市场环境整顿,正在把一批企业拖入困难的境地,而相应的,另一批规模较大、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的企业却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司长于明德眼中、中国医药行业已经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企业需要做的,就是要研究如何抓住这些机遇,潜力打造企业的未来…… 慧聪制药:当前,医药行业面临的政策变化非常多,市场格局也面临着剧烈的震荡。2007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中国医药产业总体的形势如何? 于明德:分析中国医药产业的形势,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喜的是市场总量的迅速增长给人以信心和鼓舞;忧的是某些欠科学的政策匆忙出台让企业进退两难。尽管如此,当我们展望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时,我们感到医药行业的天气趋势是正在“多云转晴”的过程中。因此,我们对整个行业依然充满信心,因为中国医药发展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契机。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内需增长强劲是最重要的动力源泉。我国医药产品的销售市场目前仍以内需为主,这是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以2006年为例,当年出口交货值仅占全部销售收入的12.65%。而且其中一半左右是化学原料药与中间体,真正的制剂与制成品就更少了。内需市场的发展主宰了国内医药生产。 内需市场的大环境,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日趋富裕,卫生事业和医疗保险事业日趋完善,这样良好的大环境促进和保障了医药市场的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自1978年至今的30年是医药发展最辉煌的30年,尽管近3年来某些走偏了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与规定带来了阵阵风雨,导致全国医药行业经营困难,效益剧烈波动,但就国内市场需求总量而言,仍然是蒸蒸日上的。30年平均销售收入递增幅度超过了17%,17%!远远超过全球医药市场平均增速8-10%的水平,这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2006年下半年以来,各省市都在积极探索试点城镇非就业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2007年7月23日,国务院正式布置了全国近80个试点城市,并规定了居民医疗保险水平200元/人年,而且国家至少要补贴每个参保人40元/人年的标准,并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率先实施的北京市筹资标准高达1400元,其中财政补助1100元。这对医药市场增长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对医药企业的发展展现了新契机。 事实上,在度过了2006年的低谷后,今年上半年已经呈现了明显的转机。1-6月份全国医药工业生产销售收入23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8%,实现利润总额198.3亿元,增长了36。09%。如果下半年政策层面保持相对稳定,那么2007年将是丰收年!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一份报告通过对9个国家185位制药企业高管的访谈,认为全球发展的中心正在转变,中国大陆将成为外资药企扩张业务的首选市场。 慧聪制药:您提到,研究认为:全球发展的中心正在转变,中国大陆将成为外资药企扩张业务的首选市场。外资药企在华扩张业务,将给国内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促进? 于明德:中国“入世”后,全球医药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动态是转移生产和委托加工业务日趋扩大。欧、美、日等许多跨国公司把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转移到中国企业生产,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转移生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订单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国际规则、先进的仪器设备、环境保护、安全和质量的理念以及专利保护意识等等,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竞争能力和国际地位。 美国辉瑞公司多个激素产品转让给上药集团生产;阿斯利康公司停止生产近百亿美元的原料药转向中印采购,以及默克公司、日本第一制药等同中国医药企业的合作都是转移生产成功的例证。 同样,研发外包业务近年来在中国方兴未艾。上海药明康德公司、睿智化学公司、北京智元公司、本原正阳公司以及中关村园区、成都高新区、上海张江园区都涌现一大批科技公司,除了经济发展的成效之外,研发外包在中国有三大贡献:一是让世界医药注目中国,了解中国;二是带头实践和推广了国际标准的GLP和GCP;三是为中国制药由仿制向创新的转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近期,世界医药科研的主力军纷纷来中国落户。在丹麦诺和诺德公司之后,阿斯利康、礼来、罗氏、拜耳、诺华、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公司纷纷来华设立研发中心或扩大研发投资,有几家企业的投资都超过1亿美元,他们共同看好中国研发环境及巨大市场空间。 毫无疑问,跨国公司纷纷在华投资研发中心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面对面的学习机会,也会增加成果转让机会,同时对国内企业处于早期、中期、晚期各个阶段的创新药的开发带来巨大支持,仅上海张江园区正在早期研发的一类新药就有四个得到合资或注资,更接近后期的项目有二十多项得到合作或注资。另外,某外资拟出资3700万美元来购买上海一企业的科研成果。“协作开发,共享成果”的合作一定会提供许多新机会并加快我们的创新进程。 如果说昨天在制剂出口方面,我们曾在一片乐观的情绪中落后于印度,那么,今天,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外包与转移的动态与走势,抓住契机,加快发展。 慧聪制药:国际资本为何看好中国医药业?这会给中国药企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于明德:近年来,国际资本日趋关注中国医药产业。在已获得外商风险投资注入的29家医药企业中。有12家是2006年完成的。这里包括许多世界著名的投资银行,如高盛、美林、软银、鼎晖和兰山投资等。自去年初开始,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医药企业出现明显加速的迹象。 这些国际财团帮助中国医药企业成功地联通了国际资本市场的管道并募集了大量资金,有力地促进了我们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资本国际化会带动中国资本走出去,我们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资本在美欧日市场购并当地医药企业的案例一定会诞生。当中国资本在海外成功投资医药企业时,“走出去”战略就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中国大陆的医药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有上海医学之星、深圳迈瑞医疗、斯达制药和中生北控4家公司,共募集资金近5亿美元。而2007年仅仅到4月末,即有5家医药企业海外上市,分别是贵州同济堂(中药),武夷药业(中药)、四环控股、先声药业和沈阳三生制药。这五家企业共募集资金已超过7亿美元。预计到2007年末会比2006年至少翻一番以上,也远远超过了同期A股上市的三家企业在国内市场共募集的6.23亿元人民币的水平。 目前正在通过不同方式申请在海外证交所上市的国内医药企业还有多家。这些情况向我们预示着一个重要信息:国际资本高度关注有潜能、有价值的企业,而获得国际资本支持的企业,其技术和专长将迅速走向市场,转换成生产力并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资本的国际化是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重要 慧聪制药:尽管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医药业,但中国药企的国际化水平还很低,尤其是制剂出口就是很难进入欧美等主流市场。制剂的出口在未来几年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吗? 于明德:制剂走向欧美日等大的医药市场,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中国医药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改革开放缩小了我们与世界制药先进水平的差距;研发、创新和GMP、GCP、GLP、GSP等质量规范的推行以及EHS体系的建设让中国医药产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批又一批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的“海归”加盟,加快了我们的步伐,现在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已经达到国际认证的水平。制剂走出去的时机成熟了。 比如,浙江华海是我国第一个制剂通过美国FDA认证的企业;深圳立健是第一个把头孢菌素制剂大批量销往欧洲的企业;海南普利将第一个把注射剂销往美国市场。至于许多固体制剂出口,海正药业、上海天平、复星药业、西安千和药业、大连美罗等等都是成功的先行者。过去一般认为出口难度较大的大输液,也已有石家庄四药、四川科伦集团成功出口并且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美国市场。 我们为什么十分看重制剂出口欧美日呢?有三点理由:一是在全球6430亿美元的药品市场中,欧美日三大市场占88%的份额,是世界医药主流市场。二是欧美日市场体系不同于国内,同样的仿制药制剂,我们可获得相当于国内5-8倍的效益。三是由于近年来盲目扩大加工能力导致国内产能二分之一以上的闲置,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一直困扰着我们。“走出去”是一个最好的突破口。 制剂产品“走出去”,将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将会带动中国医药行业实现一步大的跨越。 慧聪制药:总体而言,现在还只是少部分企业实现了制剂出口?对于其他有实力的企业,他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于明德:这些企业的成功实践给了我们生动的启示。 启示一: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一丝不苟地实践,中小医药企业通过各种国际认证也是完全可能的。 启示二:千万不要低估了欧美日市场对中国仿制药制剂的需求。几家率先通过认证企业、首批订单却超过全部产能的尴尬情况屡屡发生,所以制定新建和改造计划时,一定要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启示三:制剂“走出去”与人才、资金、技术引进是螺旋上升加快发展的良好的双向互动。 慧聪制药:除了这些新的契机,当前中国药企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事情真有那么乐观吗? 于明德:现在的政策完善,正在进一步推动药企的发展。如,2006-2020年《科技规划纲要的决定》,提出“实施《规划纲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等五大目标,这是我们未来十五年的创新指南;国家发改委《关于医药产业“十一五”规划指导意见》也具体明确了“十一五”发展的“产品、企业、技术和创新体系”四大目标和具体措施;国务院转发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也对中医、中药的现代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上述这些产业发展的大政方针都为“十一五”以至更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