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中国医改悄然转舵 主管部门三缄其口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1月0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百度网上输入“医改”或“医疗改革”,可以找到相关新闻约1.5万多篇。有人说,医改是今年舆论界讨论最热烈的一个话题。而这个讨论,正式发端于本报6月20日的一篇报道:《市场化不是改革方向我国医改悄然转舵?》。   我采访在广州召开的全国民营医院管理年会时发现,医改方向这样一个看似抽象的问题,受到与会民营医院院长、有关专家学者、地方政府官员的高度关注。“似乎在医院产权改革中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会上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自己为这次会议制作的幻灯片上,这句话后面被打上了3个问号。一个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竟然对医疗改革方向有疑惑?   《医院报》常务副社长赵淳先生给了我几期他们近期的报纸。其中某天的头版头条赫然写道,“市场化不是医改方向”。消息源自上任不久的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半年多以前的一次讲话。我当时得到一个无法求证的说法:在卫生部门内部,有关市场化问题的争论一直在继续。原政策法规部门属“市场主导派”,而医政部门则为“政府主导派”。显然,新主政的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一改前任的市场导向,转而强调政府主导。   参加那次会议的卫生部两位已离任的医政司老司长张自宽和于宗河给记者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卫生改革走过的路。于是《市场化不是改革方向我国医改悄然转舵?》很快出笼。   报道发出后,让我吃惊的倒不是这篇文章的转载量以及媒体对此的评论,而是连卫生行业的一些报纸也纷纷向我约稿,或直接转载。   有关医改报道的第二次高潮,源自本报特别报道版7月29日的一组报道《国务院研究机构最新报告说:中国医改不成功》。这篇文章引发了媒体对医改的关注,但从这篇文章见报后直到现在的所有报道中,没有一家媒体找到有关医改的“主角”——报告的发布者葛延风或他所在的单位,以及卫生部门的有关领导。   事实上,绝大多数关注此事的媒体都在寻找着这两方面的“主角”。只是,没有人愿意接受采访。国内一家知名杂志的记者说,她的采访函发到卫生部新闻处后,得到的答复是下月安排采访。一个月后,她得到的答复是还要等几天。结果至今,这位记者的采访夙愿仍未实现。   “目前,我们惟一能告诉媒体的是,卫生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制定新的医改方案,但何时出台,还没有时间表。”在《中国医改不成功》见报后,我曾试图采访卫生部。这是该部新闻处一位工作人员所说。   在媒体不停地发出采访约请的背景下,8月3日,卫生部官方网站全文公开了卫生部部长高强在7月1日所做的一份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及改革发展展望的形势报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选择卫生部作一年一度的形势报告,正是中央政府高度关注医改的一个信号。”卫生行业一位资深人士提醒我。正是这个报告,又一次助推了有关医改的讨论。   在这一波又一波的医改讨论中,卫生主管部门始终保持沉默。几天前,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对《新京报》的解释是,“我觉得不回应是很正常的。我举个例子,有专家发布研究结果,假如行政部门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那不就成了不让他们说话吗?既然是言论自由,那就应该允许别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并说,医改不是卫生部一个部门进行的,卫生部也可以介绍这个情况。当然,我们也做了,但不是解释,也不是论战。行政部门不可能因为专家意见,就改变一项国家政策。   读完这个报道后,我在表示理解之余还是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对老百姓如此关心的医疗卫生改革问题,主管部门就不能站出来说一说呢?难道这个问题不值得一说吗?难道主管部门就不能和老百姓一道来为中国医改寻找最佳方案吗?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