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专家试解“看病难”“看病贵”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9月17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昨天(15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专家各抒己见。   勿忽视“潜在因病致贫”人群 “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正成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旋律。”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刘远立教授强调,可通过更为合理的方法测算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支付能力,深入了解各个人群的保障需求。 刘教授指出,除了收入较低、没有医疗保障的人,以及已发生因病致贫的家庭以外,还存在一种“潜在发生因病致贫”的情况,即预期的医疗支出可能造成因病致贫。200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48.9%的人曾有生病未就诊情况,其中有小部分人的原因是无支付能力。 几位专家不约而同指出,医疗保障制度要“重量更重质”,不仅要关注保障的覆盖面,更需强调制度的公平性,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 寻求医疗服务“规模效应” 有关测算显示,200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8660亿元,其中用于医疗的占86.34%,人年均医疗费用575元。另据测算,1978年至2005年,卫生总费用平均增速为11.5%,照此推算,2010年的人年均医疗费用将达1157元。 “如何完善中国医疗卫生体系,是世界上从未出现过的独特问题,任何现成理论或者模式都不适用,都有局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指出,我国可凭借现有统一的医疗卫生管理体系以及人口众多等条件,形成规模优势,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及科学管理体系,探索低成本、集约化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模式。 如何进一步完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李教授认为,首先是集团化,应逐步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纵向整合和横向竞争,通过集团化实现双向转诊,区域医疗集团之间、医疗集团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有效分工合作。其次是信息化,通过共享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时对医院运营状况、医生医疗行为、财务流程、患者信息及群体疾病特征进行监管。   重视公共卫生“非医之医” “一个地区人均寿命的延长,关键因素在于当地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罗伯特·米南教授认为,公共卫生体系通过有组织的社区行动,控制传染病流行,教育个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组织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是一种“非医之医”。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李立明教授认为,虽然中国已建立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等公共卫生平台,但在信息共享上仍有待提高。同时,现有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较低的薪酬水平,可能导致专业人才的流失。(来源:解放日报)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