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国内首家治未病中心在广东成立 颠覆传统治病方法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4月24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4月16日,广州大德路广东省中医院,温暖的春日阳光之下,一群市民围聚在这所全国最大的中医院门口,被一幅叫做中医“治未病”的宣传画所吸引。 3月29日,全国首家中医“治未病”中心(下称中心)在广东省中医院成立。揭牌仪式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对此赋予了积极评价和由衷期许。 负责中心运作的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心里很清楚,医院整合资源推出“治未病”服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有着明显的好处:一方面,“治未病”拓展了医院职能,使其服务从治病救人向预防疾病延伸;另一方面,中医的养生保健手段对亚健康大有作为,与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的合作,将为亚健康群体提供更为专业的中医药解决方案。 整合资源治“未病” “人们的健康状况可分为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近年来我们注意到,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生命的质量与健康的状况。由于快节奏的生活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目前亚健康群体在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他们表现出易乏、心累、脾气暴躁、身心不适、体力恢复很慢等症状,但是面对各种仪器检查时,却显示不出什么问题。”杨志敏告诉记者。 亚健康状态的发展是可逆的:一方面,如果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忽视调理,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干预,也能使机体恢复至健康状态。 而人一旦从亚健康进入疾病状态,尤其是大病,医疗费用的投入将是巨大的,而治疗效果却常常不够理想。此时,对病人个人的身心打击甚大,而其家人等亦受到很大影响。从医疗成本和GDP产出与消耗来看,这种“有病治病”的传统观念和医疗模式,给社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审计总署统计,2004年医疗费用已占GDP的15%,在整个联邦财政开支中占19%,而同期美国的国防开支占20%。若此趋势不根本扭转,“2028年,美国医保体系将无钱可用”。这些危机,仅仅通过加大国家卫生投入、依赖科技的进步,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实际上,亚健康状态就是中医所讲的“未病”表现之一。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小波对记者介绍说,中医理论认为治病要“防患于未然”。“治未病”的理念古已有之,《黄帝内经》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大医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3个层次,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据了解,中医对于“治未病”,分为3个层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三是“已病早治”,分别指“在没有疾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对已经发病的要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和恶化”、“已经发病的更要及时治疗”。 向来善开先河的广东省中医院,一直在思考如何从中医的角度去解决上述问题。去年底,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被医院管理层重新挖掘,而后,随着专门做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的北京昆仑炎黄公司对这一理念的认同,双方对占中国人口60%以上亚健康群体的潜在市场的看重,短短数月,广东省中医院的“治未病”中心即宣告成立。 事实上,首家中医“治未病”中心的成立过程并没有多复杂,广东省中医院在提出了“治未病”概念的同时,着重进行了内部的资源整合。首先做的,就是针对亚健康群体的健康干预和“已病”之人的疾病管理。据介绍,医院原有的体检中心、传统疗法中心和康复科等,经整合后成立“治未病”中心,由“辨识体检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疗法中心”三大块组成。如果一个人来到“中心”就诊,第一步是在“辨识体检中心”进行详细的“中医体质辨识”,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等方法,结合现代医学体检,采取个性化评估技术,让人了解自己的体质、状态和易患疾病。随后,该人可到“健康调养咨询门诊”进行更为详细的咨询,在这里专家将根据体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供个性化疾病预防方案和因时、因地的养生调理规范,为其“量身打造”一套健康管理计划。而对于发现患有明确疾病者,坐诊专家会给出专科诊疗建议。最后,来人还可以到“传统疗法中心”通过针灸、按摩、熏蒸等对身体进行综合调理。 据悉,该中心成立半个多月以来,吸引了不少广州市民前来体验,尤其是一些手术后的病人和慢性疾病患者,在该院专科治疗之后,专门到中心进行健康评估和咨询管理方案。而且,对所有在中心就诊的个人,医院都将为其建立个人的健康档案,进行追踪和随访,并对采用“治未病”方法调节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和统计,以此达到建立中医实证研究的目的。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